《中興通訊技術》自1995年7月創刊,已經走過了25年的發展歷程。25個寒來暑往,25個春華秋實,刊物忠實地記錄了信息通信技術從2G到5G快速發展的風起云涌,見證了民族通信產業強勢崛起的日新月異。25年來,4 000多位作者通過本刊跟廣大讀者分享了2 000多篇精彩論文,成就了153期厚重專題,助力企業實現“科技公益”的初心。
回顧25年辦刊歷程,我們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探索,完成了5個“五年計劃”,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刊之路。第1個“五年”,匯聚優質辦刊資源,高起點創辦《中興通訊技術》,成為企業新“名片”;第2個“五年”,伴隨中興通訊國際化步伐,創辦《ZTE Communications》,刊物發往140多個國家;第3個“五年”,抓住3G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以刊為媒,成立產學研合作論壇;第4個“五年”,產學研與辦刊工作融合發展,全面拓展刊物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第5個“五年”,走“科技公益”之路,辦“產學研特色期刊”,利用新媒體尋求刊物更加廣泛和及時的傳播,全面提升刊物競爭力和影響力。
剛剛過去的5年,是從4G邁入5G的5年,也是中國信息通信業與發達國家“并肩前行”到實現“超越發展”的5年。這期間,《中興通訊技術》出版了30期技術專題,涵蓋了當期信息通信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熱點技術。回顧這些內容,可以將其聚類為以下6大專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與邊緣計算技術、物聯網與區塊鏈技術、硅基光電子技術、網絡重構與安全技術、5G通信技術及其應用。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新技術,代表的是科技發展和時代進步,是無數科技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過去的5年,是中興通訊遭受挫折并再度揚帆起航的5年。2016年和2018年公司兩度面臨困難和危機,業務和品牌都受到了極大影響。新一屆管理層帶領8萬名員工鼓足干勁再出發,堅持技術領先,引領5G產品創新和行業落地;堅持全球化戰略,積極把握政企和5G終端等新機遇;堅守合規經營,強化內控治理,防范系統性風險,確保經營可持續發展。目前,公司正以嶄新的面貌,步入戰略發展期。
過去的5年,對于中興通訊技術雜志社來說,是不平凡的5年,更是砥礪奮進的5年。
首先是經歷了編委會換屆。侯為貴、鐘義信、陳錫生、趙厚麟、樂光新、程時端等一批前輩因年事已高或公務繁忙,不再擔任編委,繼而由陸建華院士、高文院士接任中英文兩刊編委會主任,并新增22位中青年編委。目前,兩刊編委已達105人,他們是刊物健康發展的支撐和保障。
其次是完成了辦刊資質的變更。在國家要求非時政類期刊必須轉企改制的政策下,雜志社從2012年開始,進行了長達6年的轉企改制工作。2018年12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批復同意兩刊變更主管、主辦和出版單位。主管單位由安徽省科技廳變更為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單位由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航天廣宇工業有限公司,出版單位由中興通訊技術雜志社變更為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上述辦刊資質的變更不僅使辦刊主體完全符合國家政策要求,而且使得刊物的未來發展可以獲取更多的出版資源。
再就是網絡出版和新媒體傳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2016年雜志社門戶網站正式上線,2017年英文刊ScholarOne采編平臺正式上線,2019年英文刊獨立網站正式上線,2020年中文刊中國知網采編平臺全面優化,2020年刊物排版設計開始采用方正學術出版云服務平臺。這些舉措幫助我們實現了平臺采編、網絡排版、免費獲取和優先出版。在新媒體傳播方面,我們做了多方面嘗試,最終認為電子郵件推送是最適合本刊的精準傳播方式,因為傳播量和傳播價值決定了一切。
過去的5年,更是我們堅定辦刊方向,明確辦刊道路的5年。企業為什么會辦宣傳刊物?因為要宣傳其產品和品牌;企業為什么會辦公開學術刊物?顯然不為宣傳自身產品,定位也絕不是宣傳自身品牌。25年的總結和思考,終于讓我們理解了中興通訊企業辦刊的初衷——為了科技公益,也就是傳播知識,促進產業發展,回饋社會。這是一個崇高的使命,是一個民族高科技通信企業應有的擔當!全國有5 000多種科技期刊,其中信息通信類期刊有153種。如何發揮高科技企業的辦刊優勢,避免同質化競爭?實踐是最好的導師,10年的產學研合作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走產學研合作的特色辦刊之路,也就是借助中興通訊產學研合作論壇這個平臺,走產學研和辦刊融合發展的道路。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信息通信技術加速了社會的發展,并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4G當下,5G應用已先聲奪人,勢如萬馬奔騰;6G概念,“猶抱琵琶半遮面”,讓人們聯想無限。學術界“破四唯”優化評價機制,反造假嚴查學術不端;期刊界改革進入“深水區”,西方出版集團及其代理人長期掠奪出版資源的局面正在悄然改變,具有中國特色的期刊評價體系呼之欲出。中國期刊正在步入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2020年5月28日,新聞出版署頒布了《報紙期刊質量管理規定》,明確了《期刊編校差錯率計算方法》和《期刊出版形式差錯數計算方法》,在內容、編校、出版形式、印刷4個方面推行“一票否決”制。可以預見,期刊的改革將會加速。
未來有無限的變化和可能,而不變的是《中興通訊技術》的辦刊宗旨:以人為本,薈萃通信技術領域精英;迎接挑戰,把握世界通信技術動態;立即行動,求解通信發展疑難課題;勵精圖治,促進民族信息產業崛起。為了刊物發展的百年大計,我們將牢記科技公益的使命,不忘服務社會的初心,堅持走產學研結合的特色辦刊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個“五年”將是雜志社“整合資源,協同創新”的5年。當前我們已經擁有較好的資源平臺,接下來需要匯聚更多資源,特別是用好這些資源,實現合作共贏和價值最大化,這才是我們刊物存在的價值,也是編輯人新時期面臨的新任務。
刊物是橋梁,是紐帶,維系著策劃人、撰稿人、審稿人、編者、讀者等多方的互信關系。刊物價值及其影響力決定了它匯聚資源的能力。因此,刊物的內涵必須像橋梁般可靠,刊物的外延需要像絲帶般柔美。辦有觀點的刊物,打造有溫度的平臺,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我們有信心在各級期刊管理部門的領導下,在編委的關愛和呵護下,在廣大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下,與改革同步,與時代同行,抓質量,出精品,亮特色。
25歲的《中興通訊技術》,風華正茂,意氣風發;25歲的《中興通訊技術》,油墨飄香,待譜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