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經濟開發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朱鳳霞)
“病有所醫”是健康的基本保障,隨著山東省菏澤市經濟開發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加,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市民的健康指數也不斷提高。
近日,筆者走進菏澤市經濟開發區陳集鎮中心衛生院,醫院的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住院部等科室設置,基本覆蓋了群眾日常就診的門類。“這幾年鄉鎮衛生院的環境越來越好,新增了不少儀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患者劉述芝細說著鄉鎮衛生院的變化。讓劉述芝感慨的是,現在醫生和護士服務態度都很熱情,問得很詳細,各方面檢查做得都比較周到。服務好,看病專業,百姓信得過,來這里看病的人比較多。
起初,由于該院受設施、設備、人才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周邊群眾就醫更多選擇到市里的大醫院。“當時醫療設備簡陋,科室布局較亂,病房里也沒有空調,完全跟不上醫療衛生發展需求。”對于曾經的窘境,該院院長朱興文深有體會。后來,朱興文經過多方面的協調,在上級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重新調整了陳集鎮中心衛生院的整體布局,合理規劃了科室,新建了門診綜合樓,住院部的病房也得到升級改造,配備了空調,提升了醫療環境。據介紹,衛生院多方籌措資金,先后添置了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一批醫療設備,能夠對常見病、多發病做出快速、準確的診斷,為臨床檢查和治療提供了“硬”保障。
作為基層群眾“家門口的醫院”,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群眾看病的便捷程度。為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功能、增強服務能力,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充分利用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在轄區范圍內進行鄉鎮衛生院的提標改造。隨著建設步伐的加快,醫院醫療條件得到改善、服務環境得到優化,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筆者來到經濟開發區岳程街道東南隅社區衛生室,只見這里治療室、觀察室、康復室等寬敞明亮,就醫條件讓人踏實放心,鄉村醫生正在問診前來看病的村民。“村里新建了衛生室,有病不用往市里趕了,非常方便。”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談起村(居)的衛生室,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環境比較差。但在東南隅社區衛生室卻找不到“臟亂差”的影子,該衛生室是岳程街道辦事處新建的一批基層衛生室之一,現在的衛生室有了標準化診療室、治療室、藥房等,還配備了體重秤、血壓計等醫療器具,醫療條件大為改善。
據了解,目前菏澤市經濟開發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8 個,其中基層醫療機構220 個,實現了醫療服務全覆蓋。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結合實際,將醫療衛生在編在崗人員工資、五險一金納入區財政預算,并按時撥付。同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完成岳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房屋建設,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陳集鎮衛生院病房樓和周轉房已開工建設;全區4 個街鎮完成新建、改擴建衛生室35 個,并將各種醫療設備購置到位,人員配齊配強。菏澤市經濟開發區衛生計生局努力織城鄉醫療網,鋪百姓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