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治勇
(臨沂市中醫醫院藥學部 山東 臨沂 276002)
在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對遠志的形態描述,“莖葉似大青而小;似麻黃,赤華,葉銳而黃;根形如蒿根,黃色。苗似麻黃而青,又如畢豆。葉亦有似大青而小者。三月開白花,根長及一尺。泗州出者花紅,根葉俱大于他處。商州出者根乃黑色。”而在清代盧之頤所著《本草乘雅半偈》中也有對遠志形態的描寫,“有大葉,小葉二種。俱三月開花,四月采根。大者葉大、花紅、根亦肥大;小者葉小,花白、苗似麻黃而青。葉似大青而小,根形如蒿而黃色。苗即小草也。氣味芳烈,陽草也。”等等。根據古今記載可知,遠志為棕黃色,根圓柱形細長。地上莖自基部叢生,直立或斜生,單葉線形互生,無毛。總狀花序,生于莖頂,花小系數排列,白色,種子為灰黑色。其實在更為早期的記述中,人們將多種形狀與遠志相似,但實際上并非為遠志的藥材與其混用,比如說與遠志長相極為相似的瓜子金,一直到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才規定出遠志確切的形態,讓人們對遠志有進一步的了解。
在東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對遠志功效的描述,“主逆咳,傷中,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而這也與清代盧之頤所著《本草乘雅半偈》相差不大,綜上,古代與近代遠志的功效并沒有太大的改變,仍以東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描述為主。由功效考證得知,在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已經把遠志作為治療咳逆,耳目聰明,強身健體的藥材,到清代把功效記載的更為詳盡,例如消腫,祛痰止咳,安神的功效,近年來,更是提出其具有保健,抑菌的功效,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2-3]。
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遠志的生長環境,“生川谷”,在《名醫別錄》中有“生太山及冤句川谷”,在《神農本草經集注》也有“冤句縣屬兗州濟陰郡,今猶從彭城北蘭陵來。”而在明代《本艸乘雅半偈》中有載“覆曰:出太山,及冤句川谷,冤句屬兗州濟陰郡,今從彭城北蘭陵來。河、陜、雒西州郡亦有之”,并謂:“泗州出者花紅……商州者根又黑色,俗傳夷門(今河南開封一帶)遠志最佳。”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也有描寫“今太原產者,與救荒本草圖同,原圖解州遠志,不應與太原產迥異”[1]。
如上所述,遠志最早被發現的地方是在山東半島,后來在全國各個地方發現了遠志,例如現在的陜西,河南、山西、河北等城市。現在遠志的主要產區為陜西、山西。以道地性而論,古代本草河南、山西為道地,如今而言,不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陜西、山西為最佳。
道地藥材可以充分發揮藥用性,質優效佳,是同品類藥材中的上品之選。
遠志: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有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山東、河南、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地區。在西藏、湖北、云南、福建地區并無分布。
卵葉遠志:與遠志的分布情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無分布,但是在西藏,云南有分布。
遠志栽培的主要產區有甘肅、陜西、山西,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極好。
甘肅:主要分布在鎮原縣。
陜西:主要分布在合陽、韓城、蒲城、澄城。
山西:主要分布在應縣,興縣,沁源、汾陽、聞喜、繁峙、嵐縣。
隴東平原適宜栽培的地區:甘肅鎮原。
隴西渭北適宜栽培的地區:隴西蒲城,韓城、合陽。
山西呂梁山區、晉中盆地適宜栽培的地區:嵐縣,繁峙、沁源、汾陽、興縣。
《圖經本草》中記載“今河、陜、洛西州郡亦有之”,《新編中藥志》 載遠志“以山西產量大,陜西質量好,銷全國,且有出口。”,《合陽縣志》記載,“縣東黃河川道的溝凸之 地,唐代即為遣使采藥據點。”,所產遠志有“合志”之稱。綜上,從古至今,陜西省一直作為遠志的道地產區,因此陜西省的遠志名揚全國。現以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沙地遠志種植為例,探討遠志適宜的環境。
通過觀察遠志在陜西的生長環境結合研究證明可知,遠志是一種耐陰的植物,在無霜期較短的地區,間作遮蔭模式可以有明顯更好的生長成效[4]。遠志喜光照,全年總輻射量為120 ~140 千卡/平方厘米;怕水澇,年降水量以300 ~500m m 為最佳;耐寒耐旱,以向陽、排水良好,土層較為深厚的肥沃土壤以粟鈣土,灰色土和草原黃沙土為最佳,反之粘土和低濕低下不適于遠志的生長,另外還要注意的是禁忌連作,遠志適合在丘陵山區進行種植。
遠志因其莖葉細小,根部細長,葉面積較小,開始種植時生長較為緩慢,但若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密植技術,將土地面積充分發揮,會有明顯的增產效果。除此之外,在生長期中,遠志的追肥和施足基肥十分重要。這樣不僅遠志的產量高,質量也會好。在當今的市場上,遠志筒每公斤近80 元,遠志肉和遠志次筒也可以賣到30 ~50 元[5]。
現如今陜西以合陽縣、綏德縣、咸陽市、大荔縣、潼關縣、蒲城縣、韓城市為主產區,人工種植面積在2 ~5 萬畝之間,野生品年產量為5 千噸[1]。要想改善遠志的產業現狀,使遠志產業進一步得到發展,就要注意在遠志進行栽培時,要讓其在適合的環境中生長,進行合理的密植,推動遠志產量有效增加。遠志為本草中上品藥材,療效好,適應廣,用量大,隨著近年來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的提升,對遠志這類保健藥品的需要日益增加。因此,若是遠志產量得到有效增加,便可以加強對遠志的生產方面及研究領域的管理,形成一個完善的一體化管理體系,更加合理的開發遠志產業,把遠志產業做大做強,做成獨具特色的產業。
遠志為由古至今被人們熟知的藥材,在藥用上可以安神催眠,止咳化濕,神經衰弱,增加體力,清熱祛談,有益智力的功效,特別是以其道地性來說,以陜西,山西的為最佳,對于遠志種植來說,還有很多栽培上需要研究的地方,讓遠志在適宜自身生長的環境中,例如陽光下,避免水量多的環境,土層較為肥沃為最佳,合理的安排種植密度,提高遠志的產量。就現狀來說,對遠志的栽培還不夠重視,不能廣泛的種植,因此要改善這種現狀就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種植,提高產量,讓遠志栽培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