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福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鐵路工程建設規模較大,傳統的爆破、沖擊鉆等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局限性較強,噪音污染、粉塵污染等問題均較為嚴重,不利于周邊居民日常活動的開展[1]。隨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水磨鉆施工技術應運而生,解決了傳統方法污染偏大的問題,且在施工安全性、開挖精度、適用性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是現階段工程建設領域較為關鍵的支撐技術。
新建鐵路南昌至贛州客運專線CGZQ-8 標二分部,起訖里程DK261+274.72~DK277+198.27,正線長度15.923km,沿線以路基和橋梁為主要建設內容。路基11.339km,共8 段;橋梁4.584km,包含特大橋3567.09m/2 座,大橋859.16m/3 座,中橋157.96m/2座;涵洞34 座;臨時存板廠2 處。
根據原設計方案,錨固樁采用的是人工挖孔灌注樁,深度15m~16m,多數樁孔所在區域以泥質砂巖居多,為滿足樁結構施工要求需組織淺眼爆破。但現場作業條件特殊,錨固樁上方敷設有超高壓輸電線,爆破期間易干擾其使用,甚至誘發安全事故,因此不具備爆破作業的條件。經技術改進后采用水磨鉆施工技術,以期減小樁體施工的擾動性影響,營造安全的施工環境和高效率。錨固樁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錨固樁施工工藝流程圖
⑴工藝原理。巖石具有多重特性:一是抗壓性較強,同時其在抗拉和抗剪條件下的穩定性欠佳;二是在遇到極限抗剪切力后將伴有較明顯的剪切破壞,三是在受力超過自身極限抗力能力外將形成拉裂破壞。根據巖石的這些特性可利用水磨鉆施加外力,有效處理特定區域的巖石。
⑵基本組成。水磨鉆為主體施工裝置,內徑、外徑分別為14cm、16cm,高度62cm,單個循環鉆進量可達到60cm;配套外徑12cm、高度40cm 的水泵;根據水磨鉆施工需求,單個循環所用炸藥量100g,電雷管1 個。設備簡單且炸藥量較少,施工期間的擾動性較小,能夠避免周邊居民區和工業區受擾。
3.2.1 準備工作
⑴實現三通一平,即水通、電通、道路通以及施工范圍內具有平整性。
⑵以設計圖紙為準,由專員組織測量放樣,精準確定縱橫軸線。
⑶引出中心樁點,用水泥砂漿固定,采取防護措施。
⑷以現場施工需求為導向,組織原材料進場,加強檢驗,不達標者不予進場;調度人員分為2 個班組,形成流水化施工作業模式,提高施工的秩序性。
首先,需要對收集的資料進行質量控制,保障其可靠性。收集的資料必須經過當地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審批,主要是建筑工程規劃審批表、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審批規劃方案或詳規圖及電子版、審批單體建筑施工圖及電子版、勘測定界圖電子版、審批建設工程施工變更資料等。這些資料由建設單位提供圖紙復印件并加蓋建設單位公章,電子版應與紙質圖紙保持一致。
3.2.2 施工要點
⑴粘土、淤泥、流砂施工段。開挖難度較小,采取分段開挖的方式,根據各類土質的特性規劃單個施工段的作業范圍,粘土層為0.8m~1.0m,淤泥和流砂層為0.4m~0.5m。
⑵強風化及中風化的巖層。單個循環進尺約0.6m,具體視巖層硬度等方面的情況合理調整。每個循環施工前均在周邊鉆出與設計直徑相同的圓,在中心處打設炮眼,放入炸藥(100g)和電雷管(1 個),經檢查無誤則起爆。
⑶測量放樣。樁體的位置和長度的偏差均要控制好,為確保兩項指標的合理性,需完成樁位中心和地面高程的測量放樣工作,同時精準標記出開挖尺寸線,根據現有情況展開計算,確定實際開挖深度。鎖口是樁結構施工中易忽略的內容,在制作時必須嚴格控制尺寸,以便有效抵擋孔口周邊的雜物和積水進入孔內,通常鎖口高出地面的部分需達到35cm 或更多。
⑷鉆孔取芯。水磨鉆的刃片能夠在鉆機的帶動作用下運行,從而持續向內部切削巖體,期間產生的巖體碎渣轉入套筒內,隨鉆進作業的推進,定期提出套筒以便清理內部的巖石,再穩定下放,恢復至正常鉆進狀態,按照此方式重復操作。套筒直徑15cm,以巖石強度為主要依據合理調整鉆進深度,通常控制在50cm~60cm。
⑸開鉆巖體、護壁、出渣。以開鉆作業范圍為準,將該處的上層覆土清理干凈,再挖除影響鉆進作業的強風化巖石,每開挖50cm 便組織一次護壁作業(采取澆筑混凝土的方式),提高樁孔壁的穩定性,避免塌孔;巖體鉆孔采取的是先周邊后中間的順序,用鋼楔松動巖體,使其呈破碎的狀態,將產生的碎渣用卷揚機外運,避免出現在孔口處大范圍堆積的情況。
⑹定期檢查。鉆進施工過程中,每完成一個循環后均要組織檢查,明確孔的軸線位置、標高、垂直度及截面尺寸情況,要求各項指標的實際誤差均控制在許可范圍內,否則需采取調整措施,直至達標為止。
⑴水磨鉆的適用范圍較廣,尤其是在硬質巖層中可取得較好的鉆孔效果,為充分發揮出水磨鉆的應用優勢,施工前應做好現場勘察工作,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制定施工方案,作為后續施工的參考依據,以提高施工的規范性[2]。
⑵安全是工程施工中的首要追求目標,對于錨固樁水磨鉆施工而言亦是如此。對此,施工前需加強崗前培訓,強化全體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專業水平;做好技術交底,交代施工的技術要點以及安全控制要點等。
⑶水磨鉆施工期間產生的巖石碎渣普遍以大石塊為主,該部分主要臨時堆積在孔口周邊區域,因此需要加強對孔口的防護,定期清理該處的土石,盡可能減少堆載量,以免因承載力過大而發生孔口坍塌事故。
⑷施工期間加強對鉆機工作姿態的檢查與控制,確保成孔在位置、深度、垂直度等方面均可滿足要求。根據經驗,在孔壁外圈水磨鉆鉆孔數量增加的條件下,孔的擴孔系數具有減小的變化特點,但鉆機的速度將放慢,部分特殊情況下難以滿足工程進度要求[3]。對此,在施工期間應當協調好施工進度和擴孔系數的關系,從中尋找均衡點,兼顧質量和效率的雙重要求。
⑸電力的可靠供應是水磨鉆正常運行的關鍵前提之一,施工單位需積極與電力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定期做好對電力供電線路的檢修工作,提高電力供應的穩定性,使施工作業可高效展開。
施工現場共配置2 臺水磨鉆,分別負責1 孔的鉆進作業;人員方面,每組配置6 人,具體安排為井下作業每孔各2 人,剩余2 人安排在地面,主要負責出渣以及輔助工作。
具體如表1 所示,為水磨鉆施工技術與爆破、沖擊鉆施工技術的對比表。
結合表1 內容展開多角度的對比分析:
⑴施工效率層面。在相同施工量的前提下,水磨鉆與爆破法所取得的施工進度差異甚微。相較于沖擊鉆施工,水磨鉆和爆破法的準備時間較短,可滿足多個樁基同步開挖的施工要求,用電功率相對較小,可更為快速地完成作業。

表1 水磨鉆施工技術與爆破施工、沖擊鉆施工技術對比分析
⑵成本角度。沖擊鉆和爆破兩種方法存在較明顯的噪音污染問題,同時施工期間的震動較為強烈,易對周邊的建(構)筑物造成不良影響,且在周邊存在學校、高檔酒店等場所時,其適用性將進一步下降。在應用沖擊鉆或爆破的方法后,周邊建筑物易在震動作用下失穩,伴有基礎下沉、墻體開裂、結構傾斜等問題,在此條件下施工進度必然放慢,同時還需為建筑物的修復支出特定的費用,導致成本投入明顯增加,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下降。相較之下,水磨鉆的擴孔系數較小,單次炸藥量僅為100g,成孔更為規則,對周邊的影響較小,無論是工程主體施工成本還是周邊建筑修復成本都有所降低。因此,相比于沖擊鉆和爆破兩種方式,水磨鉆施工技術所創造的經濟效益更為顯著。
⑴噪音低,震動小。水磨鉆切削巖體時僅存在較低分貝的噪音污染問題,幾乎不會對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
⑵安全可靠。水磨鉆施工期間并不會對巖體帶來明顯的擾動性影響,巖體可維持相對完整的狀態,樁壁和樁底也較為穩定,成型后的樁基承載力高,幾乎無安全事故發生。
⑶成孔質量較佳。得益于擴孔系數較小的特點,經水磨鉆施工后的成孔具有尺寸合理、形狀規則的優勢,混凝土的超灌量較少,可滿足鐵路工程的施工要求。
⑷高效便捷。水磨鉆的安裝流程簡單,作業難度低,施工人員易上手,可高效施工。
⑸適用范圍廣。對于作業面狹小、周邊建(構)筑物分布密集或是人流量較大的特殊施工場所,均可應用水磨鉆施工技術,除了對特定的區域鉆進作業外,周邊均可保持正常狀態。
應用水磨鉆施工,成孔質量良好,具有尺寸精度高、孔形規則的特點,施工期間未發生安全事故,各項工作可高效落實到位,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秩序未受到影響,成本較低,表明水磨鉆施工的綜合應用效果較好,可應用到類似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