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菲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科研所的工程師。母親從小對小菲嚴格要求,小菲行為但凡有不符合母親的要求,等待的將是懲罰、謾罵,甚至毆打。父親對小菲倒是很寵愛,只是生性懦弱,對母親順從,可這還是無法阻擋母親對父親的挑剔而導致的家庭紛爭。小菲從小處在擔驚受怕中,擔心情緒陰郁的母親對自己無端發泄憤怒與不滿。而在父親面前,小菲似乎又可以為所欲為,父親沒有邊界的寵讓,讓她似乎又有種夸大的掌控感。小菲天生性格內向,父母毫無遮掩地爭吵甚至打斗,再加上自己還有些口吃,這些都讓她感覺羞恥,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她表面上可以迅速調整,去適應學校生活,但內心卻郁悶異常。在學習方面發揮好的時候,她可以躍居前幾名,而后又會跌落到最后十幾名,自尊游走于得意與自卑之間,情緒也在極度亢奮和麻木壓抑之間來回擺蕩,甚至不想去學校,對生活和未來都抱著深切的悲觀態度。
心理點評:小菲并不是一位普通的單相抑郁障礙患者,而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針對小菲的情況,并且又是青少年,我使用的是聚焦家庭治療。療法包括21次門診治療性會談,持續9個月左右,與藥物治療同時合用。小菲的父母一起陪同參加。
家庭治療分為三個階段:一、家庭心理教育:生物和遺傳因素是發病的基礎,家庭環境的應激是誘發因素,可促發躁狂或抑郁的發作,并能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心理教育還包括有關預防復發,識別早期發病征象,并制定相關的預防計劃。二、溝通技能訓練:幫助小菲和她的家人通過學習有效的溝通技能來處理家庭問題。有關的溝通技能訓練包括:主動傾聽。旨在讓小菲學會專心傾聽,并把措詞的含義、潛在的感覺、情緒,以及軀體語言的含義結合起來理解。主動傾聽包括解釋、復述別人的表達以確保理解正確。學會既要表達不良的感覺,同時也要表達良好的感覺。例如,小菲父母之間習慣僅表達自己的不良感受,卻忽視了提及他人的行為所帶來的良好感覺。交流技能訓練強調表達這些信息,例如,“你今天早上未及時叫醒我,讓我上班遲到了,不過卻讓我感到你很體貼。”彼此行為的適用性改變,幫助患者學會要求所愛的人做出改變,但避免使用攻擊性和責難性的語言。例如,避免說“你從來沒有幫助過我料理家務,你太顧自己了”,改為一種更好的表達方式“最近,我工作壓力很大,我感到情緒低落,有點力不從心,在這段困難時期,我想讓你分擔一些家務,否則我會被壓垮的”。三、問題解決技能訓練:包括訓練小菲與家人學會識別、明確和解決有關雙相情感障礙的家庭特殊問題。聚焦家庭治療過程中需要安排治療會談間隙期的家庭作業,使得患者和家人在家中能練習新的應對技能。例如,要求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使用“自信溝通技術”(即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方式來坦誠表達自己的觀點、感受、態度和權利),并匯報所取得的成功和存在的問題。
歷時半年治療,小菲仍然會感受到精力、思想和情緒的起伏,但現在她可以在潮汐般的波動中感受家庭成員之間溝通的變化,情緒的應激源減少了。隨著對自己評價的穩定,小菲的情緒也緩和了很多,她正在走向康復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