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鸝樺
(衡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南 衡陽 421008)
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發展中,積極引入傳統戲曲藝術形式,在課堂當中發揮傳統藝術能豐富音樂教育魅力、增強傳統文化自信、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價值,通過加強對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視、完善豐富傳統戲曲課程內容、優化傳統戲曲藝術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效果。
職業院校音樂教育是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在職業院校教育中,音樂教育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對音樂這種藝術形式的理解。在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學中,主要以現代音樂為主,造成學生對于傳統戲曲這種音樂形式難以理解和領會的局面,這對于音樂教育魅力的發揮來說是不利的。在現代職業院校教育體系完過程善中,逐漸認識到傳統戲曲藝術,對音樂教育內容和形式的豐富作用,將傳統戲曲藝術引入音樂課堂及課外活動,是職業院校音樂教育優化和進步的重要體現。在傳統地方戲曲藝術的教學中,老師要從傳統戲曲藝術的特點著手,對傳統戲曲藝術中的音樂內涵進行深入挖掘,結合職業音樂教育目標,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多彩、新穎獨特的音樂盛宴。傳統地方戲曲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戲曲藝術中,音樂的技巧性較強[1]。傳統戲曲藝術中的音節、韻律、唱腔等,都是音樂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音樂能力的重要途徑,對職業院校音樂教育水平的提升發揮了作用。我國傳統地方戲曲種類繁多,每種戲曲類型有著獨特的風格,如京劇、豫劇等,都形成了自己的戲曲藝術形態,具有濃郁的傳統音樂特色,可以作為現代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補充,激發出學生的藝術共鳴,使音樂教育煥發出新的生機。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發展中凝結了每個時期不同的文化特征。在國家倡導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職業院校音樂教育,也要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去積極拓展音樂教育范圍,為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做出貢獻。在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傳統戲曲藝術,始終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和喜愛。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后,傳統戲曲藝術,無論是從文化性還是藝術性,都有了成熟的發展。傳統戲曲藝術中蘊涵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尤其是很多傳統戲曲都是以中華歷史和文化為構成要素,學習傳統戲曲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領悟中華民族的精神[2]。職業院校音樂教學中融入傳統戲曲藝術,可以在音樂形式下構建起完整的文化體系。學生在學習傳統戲曲藝術的過程中,對中華文化的認知水平大大提升,從戲曲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中,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內涵。職業院校音樂教育過程,具備文化教育的價值,以傳統戲曲藝術為依托,激勵學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音樂課堂上積淀傳統文化,構建全面有效的職業院校音樂教育體系。
職業院校作為職業人才的教育搖籃,在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素質人才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高素質人才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除了知識和技能之外,還包含人文素養。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淀,作為職業教育重要內容的音樂教學,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3]。音樂本身就是一種人文內容,在音樂這種藝術形式中蘊涵著深刻的人文內涵。在人文領域中所強調的思想、理念、道德、規則等,都是以人文教育為媒介傳遞給學生的。在職業教育中,音樂教育具有天然的人文特征,在塑造學生完善正確的審美能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積極開展音樂教育,并將傳統地方戲曲藝術融入其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地方的文化、風土人情和價值觀,引導學生修心養性,積淀出深厚的人文底蘊,這對學生的一生都有著積極的效果。以傳統戲曲藝術為媒介,向學生傳遞人文內涵,從而養成學生健康的心性,使學生在學習傳統戲曲藝術的同時,獲取更為全面生動的人文體驗[4]。傳統戲曲藝術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很多傳統戲曲藝術,以思想政治和社會生活為基礎,表達深刻的哲學理念,通過唱、念、做、打等戲曲表現形式,展現戲曲情節的緊湊流暢以說唱的方式講述內涵廣博的故事,結合配樂、舞美、化妝、服裝、道具等,形成極具觀賞性和參與性的藝術活動,這在音樂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領會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職業院校的教育,不僅要落實職業技能,也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對地方戲曲藝術的重視,搶救和發掘地方的戲曲資源,激發學生對學習傳統戲曲藝術的熱情。職業院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濃厚的戲曲藝術范圍中,增強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的熱愛[5]。職業院校應鼓勵廣大師生共同組織豐富多彩的傳統戲曲藝術活動,使音樂教學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豐富學生課余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傳統戲曲藝術的學習和表現當中。
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花鼓戲《劉海砍樵》,當學生可以基本掌握花鼓戲的唱腔和動作后,音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到花鼓戲的表演活動中。在這種音樂活動當中,為了更好地渲染傳統戲曲藝術的氛圍,可以在舞臺之上擺放花鼓戲中的一些道具,如背景、扁擔、砍柴刀,繩子、農具等裝飾,營造真實的花鼓戲《劉海砍樵》的情境,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去表演,不僅能夠將課堂所學進行演繹,也能夠提高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的感受效果[6]。在情感和學習共同的作用下,使音樂課堂中的傳統戲曲藝術可以更加廣泛地在職業院校中傳遞,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這樣一種形式接受和喜愛上傳統地方戲曲藝術。
職業院校音樂教學中,通過融入傳統地方戲曲藝術豐富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準確。在音樂教學中,通過戲曲藝術的知識講述,讓學生了解戲曲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歷史,全面實現傳統戲曲藝術對音樂領域的引導和推動。在音樂課程內容中,將傳統戲曲藝術的唱、念、做、打等作為重要教育目標,從細節處入手,提高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的演繹技巧的掌握。在音樂教學課程內容的完善和優化中,可以從課程設置角度考慮,將傳統地方戲曲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教育階段,每個階段中的內容應當以由淺入深的體例去構建。如在職業院校音樂教學的低年級階段,主要以戲曲藝術基礎知識為主,中高年級則以傳統戲曲藝術實踐內容為主。在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上,應當在不同戲曲藝術形式教學銜接中,通過過渡方式來啟發學生對戲曲藝術學習的深刻思考,讓學生能夠從戲曲藝術的比較中發掘出更深的傳統藝術價值[7]。如昆曲較之京劇更加優雅緩慢,而京劇較之昆曲則更富韻律與力量,通過豐富生動的傳統戲曲藝術教學,全面提高學生對戲曲的鑒賞和把握能力。
職業院校音樂教學方式也需要根據傳統戲曲藝術的融入而進行改進。原有的老師教學生跟的方式較為固化,應當積極引入更為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傳統地方戲曲藝術的同時,激發興趣,將傳統戲曲藝術作為愛好來了解和掌握,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8]。傳統戲曲藝術作為傳統文化形式的一種,不僅需要從鑒賞的角度去領會,還要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參與過程去親身體驗,從而使傳統戲曲藝術能夠以豐富多彩、聲情并茂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例如老師在講授湘劇這一傳統戲曲形式時,在講到如何去展現湘劇的魅力時,可以讓學生在熟悉唱腔和表演的基礎上,去欣賞花鼓戲《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大打鐵》等,這樣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學習花鼓戲唱腔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練代學的方式強化學習效果,每一個唱腔,都可以通過鑒賞和探索共同實現。老師作為指導者,可以在學生出現學習困難時進行輔助,這樣可以將音樂課堂的主導地位還給學生。在花鼓戲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先學習湖南地方方言,用地方方言去演繹戲曲的對白和唱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掌握傳統地方戲曲藝術的精華,增強戲曲音樂教學效果。
傳統地方戲曲藝術是國之精華,在職業院校音樂教育中,融合傳統地方戲曲教學內容,可以豐富音樂教學、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文化性。在傳統戲曲藝術教學中,老師應當從教學內涵去把握,在傳遞戲曲藝術的豐富價值時,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到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魅力。職業院校的教育,需要從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去重視,這也是引入傳統戲曲藝術的關鍵,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能夠使戲曲藝術這種音樂形式被傳承、發揚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