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楓 梁 泊
(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成都文理學院建筑學院,四川 成都 610401)
近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得到了全面的進步與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我國歷史悠久擁有豐厚的民族歷史文化,民族民間音樂是眾多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前教育中全面地將民族民間音樂加以運用,在培養幼兒綜合素質方面能夠起到良好的助力。
學前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實質就是在開展學前教學工作的時候,有組織、有計劃、系統性地以民族音樂為媒介以及內容來組織教學。學齡前幼兒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學齡前教學工作的重視,不但需要保證幼兒認識能力的不斷提升,還需要對幼兒的綜合素質加以重點培養。針對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工作不但可以提升幼兒對母語的理解,還可以從中體會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自身的愛國情懷,從而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1]
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的民族音樂中都會涉及到本地區的民族文化、風土人情,通常都是民族文化思想和精髓的直觀表現。民族音樂教育工作的實施,能夠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中明確的指出音樂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傳承和發揚人類歷史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影響作用。幼兒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對基礎的樂理知識加以了解,還可以深入體會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特征,提升幼兒的音樂素質,推動幼兒審美能力水平的不斷提升。[2]
民族音樂與民族文化二者之間的關聯可以說是非常密切的,良好的民族文化和環境不但可以為民族音樂的創作提供素材,也是民族理念和藝術的充分融合。在為學齡前幼兒講解民族音樂知識的時候,滲透民族音樂知識能夠促使幼兒對我國傳統文化更加細致地了解,能夠在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并且利用音樂樂曲也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之中,提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關鍵內容,是民族發展的文化精髓,是民族的靈魂。學前教育無論是在我國教育事業中,還是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學前教育中加大對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力度在推動我國歷史文化的發揚和傳承方面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就我國以往傳統教育機制和教學理念來說,關于民族民間音樂方面的教學較為忽視,使得民族民間音樂逐漸的退出了人們的視線,這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非常不利的。不管是生活還是校園中流行,歌曲十分盛行,而很少能夠聽到地方民歌或者是民間小調等[3]。當下,我國學前教育模式大都選擇的是西方的教學模式,往往不會安排幼兒進行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和鑒賞,這樣就無法為幼兒提供接觸我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機會。
其次,因為人們接觸流行音樂的機會較多,幼兒教師在頻繁地接觸流行音樂之后往往會使自身審美心理出現變化;當下適合使用在學齡前教學的音樂素材較為單一,沒有針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全面介紹的教材資料,從而對學前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造成了諸多的限制;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民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大量的音像制品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接觸音樂的機會,人們已經不再單純地依靠民族民間音樂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新的歷史時期帶動了社會的全面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流行音樂的盛行使人們對民族音樂的關注度不斷降低,要想聽到原汁原味的民間音樂往往都需要親赴一些偏遠山區。如果還不能對民族民間音樂在傳統文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加以重視,那么很容易失去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不但代表了我國民族的情感和氣質,也是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人們對教育事業也有了新的認識。將民族民間音樂切實地運用到學前教學之中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還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發展。但是就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說,大部分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缺少基本的關注,對于流行音樂卻熱衷,這樣不但會對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造成制約,并且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4]。首先,教師需要加大力度促使學生能夠全面地了解我國民族文化,促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我國民族文化,夠樹立良好的愛國思想。學前教育可以說在整個教育領域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在組織開展學前音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講解,充分利用各類音樂資源開拓幼兒的視野,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促進學生綜合審美能力的提高。
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之中蘊含了我國大量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較強的民族風格。在學前教學中滲透民族民間音樂文化,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民族音樂的整體形態以及文化內涵,不但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其次,在教學中為學生播放民族音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筆者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知識的學習。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充分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美好意境,還可以激發出對音樂知識學習的渴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首先,在開展實際音樂教學工作時,學生所接觸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歌曲,所以學前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從眾多的優秀民間音樂中挑選學生生活中接觸較多的歌曲,在課堂上播放也可以組織學生演唱,使學生能夠從中體會出歌曲中所蘊涵的情感。民族樂器是演奏民族民間音樂的主要樂器,教師可以在為幼兒講解民族民間音樂基本知識的時候,為學生講述民族樂器,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出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制作音瓶,在多個相同的瓶子內注入不同高度的水,之后利用金屬棍進行敲擊,產生不同的聲音,可以利用音瓶為學生演奏簡單的樂曲,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組織開展幼兒進行民族舞蹈學習的時候,在編排舞蹈動作的時候要充分結合幼兒的心理和身體特點,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添加民族特色元素[5]。這樣不但可以保證教學效果,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接觸更多民族文化的機會。
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所以民族民間音樂的表達方式也十分有特色。所以,在學前音樂教育過程中一味使用固定的音樂素材,無法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因此,要打破傳統民族民間音樂教材的制約,不斷進行創新與改變,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材料編輯到學前音樂教材當中,提高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保持專注。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接受教學內容,最終實現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現代幼兒教育的完美融合[6]。
作為教育過程中的引導者與參與者,教師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修養,充足的知識儲備量,了解音樂歷史的發展背景與發展趨勢??梢哉f,學前教育者的專業能力與音樂素養直接關系到整體教育效果的實現甚至民族文化的傳承。所以,要增強對師范專業的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視,培養出高水平、高能力、高素質的音樂教育人才,認識到民族民間音樂在師范類專業中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教育方法、考核評價、教學內容上都要有所創新,建設出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都十分優質的教師團隊。
社會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對教學工作的認識有了新的變化,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需要重點關注,要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方法來傳承。學前教育是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學前教學工作的時候要對音樂教學加以重視,要結合社會發展形勢不斷對教學理念進行優化和創新,將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滲透到學前教學之中,保證教學效果,起到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