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舞蹈攝影師石磊大學時的專業是舞臺燈光設計,畢業后去的北大百周年紀念講堂工作,空閑的時候還可以上課,但后來因為經常上夜班,聽課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他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便在2011年辭職,去云南寫生并接觸到了攝影。由于他有美術功底,也樂于與別人溝通,感覺自己拍得還挺有質感。
此后,石磊開始自學攝影,從朋友拍起,又做了半年左右的兒童攝影師,但仍舊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又選擇了改變,2013年入選了清華科考隊去甘肅科考了22天,還旁聽了清華美院的課程,又做了一年的時尚攝影助理。不過,他感到時尚攝影的思路依舊行不通,便請大學老師幫忙介紹到北京舞蹈學院去拍攝,先是拍上課排練,后來拍舞臺,之后慢慢開始拍自己的作品,用舞蹈表達自己的觀念。
在石磊看來,舞者作為拍攝對象,可以表達他內心的世界和對傳統文化印象的解讀。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但是他更想弱化舞蹈本身的肢體感,讓舞者融入環境之中,在細微之處見光明,一眼看過去不是舞者,而是人在環境中的狀態。2019年初,他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空境舞蹈攝影工作室”。
就這樣,石磊成為了一名舞蹈攝影師。
談談你對舞蹈攝影的理解
石磊:我把舞蹈攝影分為舞臺舞蹈攝影、環境(室外)舞蹈攝影和室內舞蹈攝影。舞蹈是一門身體的藝術,我理解的舞蹈攝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身體來建造流動的空間關系。用美術的語言來講,人的頭是點狀,四肢是線條,軀體是一個面,在這種關系中,我要不斷地加入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探索更多的呈現方式。
舞蹈攝影有沒有什么拍攝技巧?難在什么地方
石磊:這個要看你是如何理解環境的、不同舞者的身體狀態,她們在環境中如何呈現得更加自然得體。比如:如果是一名古典舞者,我更多地想把她融入到帶有中國傳統意象的環境中創作,我會選擇松林、水面、枯木等類似場景,服飾以極簡,服裝本身無需太多修飾,下松上緊為主:如果是一名帶有西方元素的芭蕾舞者,我更想把她融入到具有中國傳統的元素中,結合它原有的形式,不斷探索中西文化的碰撞,進而實現文化互融、文化共生。希望從西方服飾塑造出中國傳統意象,讓大家能夠發現、認識中西文化結合的別樣魅力。
我認為要注意中西方文化融入的“精準性”這個難點。由于中西方在思維方式、文化傳統、審美意象等存在差異,要恰當使用中國元素,避免出現不倫不類的現象。
怎樣詮釋舞者的“美姿”?什么樣的客人會找到你?
石磊:我會挖掘她的身體所能呈現出的更多可能性。在拍攝前我們會進行有效溝通,了解舞者想要什么樣的風格。
我是一名男攝影師,來找我拍攝的大部分為女性。她們都來自全國各地,通過視頻號、抖音、小紅書、快手等媒體平臺找到我。我更多是要通過我的身體把舞者提前代入到狀態中。拍攝前,我自己會先開始跳一段,來緩解舞者的緊張,拍攝進行大約三小時,整個過程非常輕松愉悅,像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更容易跟形形色色的人玩到一塊,這往往是通往秘境和奇遇的第一步。而客人們(舞者)的需求,我用三個字來總結——“瘦、高、美”。
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近期在拍攝現場時,舞者隨著音樂正在盡興,我為了舞者的情緒就即興創作了一首歌曲,舞者也會在我的歌唱中漸入佳境。
攝影師怎樣利用自媒體平臺宣傳?
石磊:首先是為了生存,這是其一。其二,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我是一名舞蹈攝影師,并不斷提升自己在行業里的影響力,所以我會通過抖音、視頻號、快手、小紅書這樣的自媒體平臺來宣傳。一年來效果顯著,全網粉絲大概50萬左右,也讓我感受到了新媒體的無限可能。就比如說微信視頻號,讓我認識了早該被認識的人。我生活雖然沒有翻天的變化,但至少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我,結交了更多的朋友,他們來自各個行業、各個國家。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這輩子都沒機會認識的朋友和師長,不斷提升了我在行業里的影響力。當然了,也變現了大量的線上客戶,要不然我昨這么有動力呢,因為視頻號,我對未來實現自己夢想的可控力也增強了許多。
未來有什么樣的計劃?
石磊:計劃不要太忙,但我很享受現在的忙碌狀態,因為這是我熱愛的事業,我愿用一生去探索。我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但因為是創業初期,公司就像襁褓中的嬰兒一樣一天天地成長著,有最初的新鮮、驚喜、感動和各種酸甜苦辣,我沒有理由松懈,也許還要摸索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走上正軌,我也堅信只要付出行動,理想和現實只有一步之遙。
(責任編輯: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