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家英宏


網格員管理好社區里的事,微家服務好婦女兒童的事,議事會解決好鄰里間的事……“一個人、一個家、一個會”呈現出蘇州市相城區婦聯通過“網格治理、微家服務、議事動員”參與基層治理,形成的運作機制和有效成果。
目前,在蘇州市相城區婦聯的推動下,相城區已建有50 個婦女微家,累計開展各類活動315次,收集意見建議95條,幫助解決糾紛、困難64 件,參與群眾5000 余人次。同時,相城區的100余個村(社區)已建立了婦女議事會。在婦女微家和婦女議事會里,眾多女性忙碌奔波,為基層婦兒工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張爺爺,您別著急,您訂的午餐過一會兒就有人送來。”烈日炎炎的8月中旬,在黃橋街道胡灣安置小區,李玉蘭看到張爺爺四處張望焦急地等待預訂的午餐,上前招呼道。“疫情之前,老人們可以到日間服務中心集中用餐,現在全部采用打包送上門的形式,大大降低了人群的密集接觸。”李玉蘭介紹道,自過渡安置小區建立以來,日間照料中心就為老人們提供助餐服務。
李玉蘭是蘇州相城區婦聯兼職副主席、胡灣村黨總支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胡灣村工作,堅守初心使命,積極投身到基層的服務治理中。
“天氣熱了,你幫我剪得稍微短點。”“你這手藝太好了,小孫女說我的發型很不錯。”在緊鄰胡灣安置小區的“鋒小巢”,76歲的夏才英不停地夸贊志愿者的服務態度和手藝。
“設立‘鋒小巢’不僅為基層黨建注入了新活力,也讓這里的村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基層黨建的溫度。”李玉蘭表示。“鋒小巢”開設了理發、磨剪刀、縫補三項服務,每周一至周三8:00-15:00 開展固定服務活動。每周四、周五根據群眾需求安排相應活動,力爭讓轄區村民獲得高效的便民服務。
“這個是水缸,以前沒有自來水,家家戶戶都要去井里挑水,挑回來再倒進缸里,直到把缸盛滿。這里原來是房屋……”在胡灣村婦聯舉辦的“情懷大地,感恩母親”主題活動中,李玉蘭指著一面彩繪墻上的老物件向孩子們介紹著。胡灣村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十幾個,為了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李玉蘭和村干部定期組織開展未成年人關愛活動,為有自閉傾向的孩子聯系心理老師進行輔導,使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集體。
在處理好村民事務的同時,胡灣村還成立了“李玉蘭三八紅旗手工作室”,設立了固定接待日,聽取婦女姐妹的意見建議,開展親子互動、和諧鄰里等活動,提升轄區婦女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李書記工作特別認真,服務村民很盡心。”村民朱根英說。
隨著文明城市的推進,胡灣村積極組織黨員群眾共建共治,進一步打造安全、有序、整潔的人居環境,“我們將改進完善社會綜合治理,有效提升村莊環境面貌,根據街道片區新規劃發展要求,合理利用復耕土地,進行個性化設計,打造胡灣田園郊野新篇章。”李玉蘭說。

蘇州高鐵新城“新時代”婦女微家成立于2019 年5 月,微家開展的“她成長”項目以婦女兒童和家庭為服務對象,通過紫光樓宇職工子女托管中心,配置專業幼兒教師、專職保育員,提供職工子女托管服務,定期開展親子課堂、女性職工自我提升培訓等活動。“她成長”項目負責人陸彩娟是土生土長的高鐵人,從事教育培訓工作多年。
陸彩娟的一天是從一大早幫托管中心的孩子們買牛奶、面包開始的。“每天看到這么多可愛的孩子,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悅,也許我天生就喜歡跟孩子們打成一片吧。”說到孩子,陸彩娟的臉上總是洋溢著笑容。
陸彩娟說:“有一個2歲的男孩叫天天,因為父母太忙,自小由爺爺奶奶照顧,缺少父母關愛的他跟小區孩子很不合群。為了讓天天多接觸小朋友,父母把他送到了微家的托管中心。”天天剛來時,陸彩娟想牽著他的小手帶他跟小朋友玩,天天卻總是嘟著嘴把手放在背后站在一邊不說話。如何讓天天融入到小朋友中去?這讓陸彩娟犯了難。“我先是單獨給天天講繪本故事,然后再慢慢引導他與小朋友做游戲、玩彩泥。漸漸地,他變得開朗活潑起來,跟小朋友自然地玩到了一起。”陸彩娟說。
與“新時代”婦女微家不同的是,位于蘇州相城區太平老街的“荻溪微家”,從微服務、微公益、微經濟、微培訓等方面入手,在改造老街人居環境、推進黨建活動、街道暖心營商等方面,發揮著聯通“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針對無技術、缺資金、低文化人群迫切就業的愿望,我們充分發揮微家作用,先后有針對性地開展手工編織、家政服務等多期技能培訓,并與人社中心、轄區愛心企業聯系,幫助失業婦女實現再就業。”微家負責人陸惠麗介紹道。
今年40 多歲的失聰婦女潘月琴之前一直待業在家。像潘月琴這樣的殘疾女性,太平老街有好幾個。為此,陸惠麗積極對接相關部門,帶領微家成員積極開展殘疾人手工技能培訓,“目前加入培訓的有5名殘疾女性。我們一方面聯系傳統手工藝制作的老師教她們學習各種技藝,一方面對接商家,打開銷路,幫她們增收。”陸惠麗說。“參加培訓班,讓我學會了毛衣珠串、手工花、扇骨制作等,不僅有了收入,還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感謝娘家人的幫助。”潘月琴開心不已。
“期待以后能多搞一些這樣的活動,這次沒參加,很遺憾!”望亭鎮迎湖村村民張小芳因沒來得及參與“宜居迎湖,最美庭院”線上評比活動而感慨道。
2019年7月底,蘇州市相城區迎湖村婦聯在上級部門指導下,依托環境優美、庭院美麗、移風易俗,創建成立“宜居迎湖”婦女議事會。2020年三八婦女節期間,由于疫情原因,“宜居迎湖”婦女議事會開展了“宜居迎湖,最美庭院”線上評比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齊發力,吸引了82戶家庭參選,最終評出20戶“最美庭院”。
看到“美麗庭院”建設取得一定成效,“宜居迎湖”婦女議事會負責人丁一想起了一年前的村居環境。一年前,迎湖村時有違章搭建,村民院落里物品堆放凌亂,綠化更是少之又少。“宜居迎湖”婦女議事會成立后,丁一帶領議事會成員從整治村居環境入手,挨家挨戶做工作,發動村民種植海棠樹。
“一戶人家屋后有一塊占據多年的自留地,嚴重影響鄰居出行。我們經過多次上門做工作,對方才清理了屋后的自留地。”說起開展“美麗庭院”建設,丁一坦言剛開始遇到不少阻力,“村里提供海棠樹等綠植發動大家種植時,有一戶人家堅決不同意,無論我們怎么做工作,對方就是一棵都不種。過了幾個月,這戶人家見別人家的院子里因增添了各種綠植變得整潔漂亮后,主動跟我們提出他家也要種海棠樹等綠植。”說到這里,丁一的臉上舒展開笑容。
除了協助村婦聯做好“美麗庭院”建設工作,議事會還主動幫助待業在家的女性積極尋求就業,結對幫扶低保家庭。
“以前在家沒活兒干挺著急的,但自從參加過培訓,拿到養老護理資格證在鎮養老院工作后,我心里感到踏實多了。”村民繆菊英說道。去年年底,繆菊英和村里其他4 位待業婦女參加過議事會聯合社保部門舉辦的養老護理員資格培訓后,都找到了工作。
“提”事、“選”事、“議”事、“做”事,“宜居迎湖”婦女議事會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探索新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