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鐘健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基層的社會治理怎么治、怎么理?百姓如何參與?蘇州市吳中區婦聯聚焦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探索黨建帶婦建的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通過黨群陣地“篤學堂”,將婦聯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讓婦聯執委“動”起來,履職“活”起來,工作“實”起來,為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擔當先鋒,貢獻創新潛能。
“黨建要強,群建要活,社建要優。”吳中高新區婦聯圍繞大局,通過打造區域聯動、輻射帶動、群團互動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突出婦聯引領服務和聯系的功能,凝聚婦女力量、拓展服務覆蓋,繪就黨群共建同心圓。
為發揮婦聯兼職副主席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吳中高新區婦聯建立了主席輪值制度,由婦聯主席、副主席組成輪值主席團,每兩個月為一個輪值周期。輪值期間,由輪值主席配合區域主席開展婦聯各項工作,并定期主持召開工作例會,形成推動吳中高新區婦聯工作的整體合力。通過以點組帶,以帶結網,以網織面的工作方法,在“高新引力”旗幟引領下,創新推進陣地建設。
今年以來,吳中高新區婦聯在黨工委的關心支持下,新建了街道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擴建了龍橋、迎春、南區、龍城等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啟動新建了紅享惠、工匠園、運河圖書館、武珞科技園等5 個“婦女微家”,重建了苑北社區省級“婦女兒童之家”的金字招牌。
通過在產業園、樓宇、社會組織領域建成規范化黨群服務中心,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精心打造聚力量、拓發展的“聚拓黨建”工作品牌,提升黨群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真正打通服務基層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位于南京師范大學科技園7樓的科技園黨群服務中心整合黨政、群團、社會三大資源,為企業黨員職工提供“黨群服務、生活服務、法律服務、創業服務、衛生服務”5大類39項優質高效服務,讓大樓里入駐的近百家企業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吳中高新區婦聯致力于促進女性全面發展,展現新時代女性自尊、自強、自愛、自立的精神。一個個新陣地的建成,解決了婦女活動的場所。運河圖書館婦女微家舉辦的“學習強國”知識競賽、詩詞大會,武珞科技園婦女微家舉辦的“插花品香詩情畫意”花藝課堂,龍橋社區婦兒之家舉辦的“養顏怡性愛如香氣”香薰蠟牌手工課堂,街道婦兒中心舉辦的“繡高新”刺繡體驗活動和草木染體驗課等活動,不僅提升了女性的文化品位,更提升了女性的學習熱情和科學素養。

社會城市治理工作離不開志愿者群體,志愿者被賦予太多太多的功能:鄰里守望、環境整治、垃圾分類、幫困扶弱……蘇州市木瀆鎮香溪社區有這樣一支叫“愛心媽媽工作室”的志愿者隊伍,10多位成員都是退休的阿姨,年過七旬的發起人陳大娟說:“志愿者是沒有退休年限的,只要我們能走得動,就要做志愿活動的最先鋒。”
在木瀆鎮婦聯的幫助下,陳大娟在原有工作室的基礎上,又發動創建起了“愛心媽媽婦女微家”。每逢周四,香溪社區愛心媽媽婦女微家里總會傳出陣陣歡聲笑語,“愛心媽媽”們圍坐在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廢舊衣物、布料進行再設計再利用,做成各式各樣的飾品、衣物,并定期把它們捐贈給需要幫助的鄰里鄉親和敬老院的老人,目前已贈送300余件。“愛心媽媽工作室”成員俞美娥說:“我們這樣做,一是傳遞滿滿的正能量,二是向下一代展示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響應了節能環保、綠色生活的現代生活理念。”
“愛心媽媽工作室”成員陳紅,是香溪社區首家報送“最美庭院”的家庭戶。自從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以來,陳紅家庭主動積極配合社區婦聯工作。除了搞好自家的衛生,還積極主動參與整個小區的環境衛生大掃除,帶動周圍群眾自覺愛護環境。因為深諳花草種植,陳紅還熱心向鄰里科普庭院花草種植的知識,誰家庭院里的花草生了病,總是第一個想到她。她說:“如今生活好了,社區環境也要與時俱進,我作為老黨員更要起到帶頭作用。”
香溪社區婦聯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工作以來,廣泛推行“社區干部包片、黨員帶頭、志愿者包戶”的網格化管理制度,充分動員黨員和志愿者參與到環境整治工作中來,以村民(黨員、志愿者)自覺推動人人自覺,營造出“整治環境、人人參與、家家受益”的良好氛圍。

“黨委政府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們就要圍繞中心工作積極貢獻巾幗智慧和巾幗力量,抓住當下工作的熱點,積極推動中心工作落地生根,做好‘助燃劑’。”在這樣的工作思路指導下,郭巷街道婦聯緊緊圍繞街道中心工作,圍繞婦女兒童工作,秉承服務初心,以“三點一線”(熱點、節點、亮點+工作主線)工作法為依托,助力社會治理提升,為再創一個“激情燃燒、干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匯聚郭巷的“她力量”,當好“娘家人”。
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圍繞垃圾分類熱點,街道婦聯積極動員轄區家庭、婦女參與“垃圾分類·巾幗先行”“垃圾分類親子挑戰賽”等活動,參加活動的家庭表示:“很高興能為建設美麗郭巷、美麗吳中盡一份責、出一份力。”
在“人居環境”紅黑榜考核提升工作中,街道婦聯積極發揮女性、家庭的獨特示范作用,積極推進“美麗庭院建設”,以一個個家庭的“小美”匯聚美麗鄉村的“大美”,助推人居環境提升。
積極發揮“婦聯”中的“聯”字作用,郭巷街道婦聯整合資源,巧借力,尋找婦聯與部門、社區間工作的結合點,依托社區婦女兒童陣地及活動資源,加強與社區、部門等的橫向、縱向聯系。在積極整合資源的基礎上,街道婦聯用心推出了“她力量·她先行”婦聯服務品牌,并依托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及微家陣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凝聚婦女、服務婦女,匯聚“她力量”,成為服務婦女家庭、促進社會和諧的粘合劑。
郭巷街道婦聯緊緊抓住工作主線,以活動和服務為引領,以“建好一個陣地,抓好一支隊伍,強化一項機制”為工作抓手,教育和引導街道廣大婦女聽黨話、跟黨走。打造“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身邊一個家”的基層婦聯組織建設新格局。
“以后有什么問題就找網格員,大家商量著辦,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探討解決,而且還能有積分呢!這樣很方便,很實在。”上林村第二網格村民顧招娣站在自家門口新建的便道邊高興地說。她口中的“積分”,就是橫涇街道探索建立的家庭戶積分制度。街道婦聯配合街道,采集了轄區內8259戶家庭戶信息,為44 個網格支部設計一戶一檔為基礎的《社會治理一本通》。再按照家庭戶參與社會治理情況開展“周周考、月月評”,量化考核、評星定級,用制度管經常、管長久,切實解決部分村民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一直是橫涇街道婦聯開展網格化治理的行動指南。根據網格大小劃分后,街道建立網格黨支部44個,并為每個網格支部建設了篤學堂。每一個篤學堂里都設有“大家談”、婦女微家、暖心屋、小書坊、書記工作室、觀影室、兒童娛樂區等功能區塊、設施,成了群眾家門口的便民服務中心。
街道婦聯緊跟黨建腳步,在篤學堂的建設中,把婦女微家、婦女議事室延伸到每一個網格點。為了放大婦女干部巾幗志愿者聯系群眾工作的社會效應,讓婦聯干部走進群眾,進一步發揮引領作用,選樹村(社區)女干部、女黨員、優秀婦女代表、最美家庭代表、巾幗志愿者等優秀女性作為微家主人,結合實際需要,開展志愿服務、政策宣講、人民調解、社會資源、企業招聘、文化活動進網格的“六進網格”微家活動,打通服務婦女兒童“在你身邊”的最后一米,為服務婦女設立更多的活動陣地和商量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