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時間過得真快,年初的日子還歷歷在目,但一轉眼再伸手,抓住的竟然已是2020年的尾巴了,令人感嘆。這一年,你們過得好嗎?對生活是否滿意,對未來有什么期望?真希望我們收到的不僅僅是你們對雜志的評價,還能有一些文字談談你們自己,哪怕是只言片語。
自年初改版以來,我們除了提高刊物質量,也致力于將上下半月刊做出辨識度來。讀者趙儒習寫信評價道:“上半月厚重,下半月輕靈,這種差別在‘獨家策劃’和‘獨唱團’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二者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缺一不可。”這也是由生活本身的特質決定的,宏觀的重大命題與身邊的具體問題都會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影響,那么從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們,便成了我們的重要工作。
第11期上半月刊的“獨家策劃”《中國科技:可期的夢想》回溯中國科技史,講述科技給中國人帶來的福祉,也反思中國科技未來發展的動力何在,得到了讀者們的共鳴。讀者連紅感慨地說:“科技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也有很多領域被人忽視,比如基礎科學領域。”而下半月刊的“獨唱團”《脫口秀:不止于笑》,選擇脫口秀這一種藝術形式進行深度解讀,讓大家能夠從自己熟悉的娛樂節目里發現更多的意義。這兩個風格迥異的專題策劃,都得到了大家的喜愛。讀者梁冬青點評道:“發現自己天天看的節目出現在雜志上,有一種意外之喜。”
身邊事,身邊人,是讀者們關心的。《“世界工廠”的追夢者:他們建設城市,也塑造城市文化》《奔走的“老村長”和他們的村莊》《50歲被強迫提前退休的女醫生們》因為講述平凡的人夢想、痛楚和希望,而得到很多讀者的喜歡。有讀者表示:“我們關注的不僅是成功人士和杰出人物,我們也關注像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11月,我們在湖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舉行評刊活動,新聞專業3個班共128位同學對雜志進行閱評。這些熱忱又專業的年輕人,用兩周的時間從選題策劃、文章內容、封面設計、欄目設置、編校質量等多個維度分析和評價了雜志,并在評刊會上與我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同學們對雜志有熱情的肯定和稱贊,也有飽含善意的批評和建議,更讓我們感動的是這群未來的媒體從業者在新媒體時代對一份堅守陣地的主流雜志的美好祝愿。這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收獲。
也有讀者反饋:“近期有些稿件犀利多了,有種痛快淋漓的感覺。”也有讀者贊許:“數學家是低調而又勞苦功高的人,感謝你們在人物欄目里推薦彭實戈院士。”
還有讀者在手寫信的最后回復:“也祝你們冬天快樂!”
這讓我們知道,你們真的會把這封信讀到最后。
謝謝,再次祝大家冬天快樂!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