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榮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
作為私法領域權利客體的“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應具有的特征。第一,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須存在于私法領域,而不是公法領域。服務財產權作為一種財產權,是私法領域的探討,必須建立在民法的調整范疇之內,即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第二,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必須能夠滿足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需要。這就要求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不是簡單的互幫互助,而要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第三,不得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有些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雖然也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產生的具有使用價值的服務,但是由于違法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而被排斥在服務財產權客體之外。第四,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流動形態,也可以是附著形態。服務活動或服務行為沒有實物形態,只有流動形態和附著形態,這兩種形態都可以是服務財產權客體所具有的形態,前者如家政服務,后者如4S店汽車維修保養服務。
在傳統社會“以貨易物”的時代,將服務活動賦予服務財產權予以法律保護的意義不大,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卻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現代社會空間裂變為網上和網下兩個空間,網下的服務是傳統社會中服務,當然這種傳統社會的服務也日益被網上服務所統治;網上的服務種類繁多、樣態復雜,其權利歸屬爭論較多。例如虛擬財產權的歸屬問題,在網絡游戲中,網絡游戲道具的財產權屬性大致分為物權說、債權說、知識產權說、新型財產權說[1]。在網絡游戲道具的財產權的歸屬問題上也存在爭論,由于網絡道具既有網絡游戲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又有玩家通過不斷打怪升級提升道具裝備的等級付出的勞動,因此,網絡游戲道具的財產權歸屬可以分為三種觀點,即網絡游戲運營商所有、玩家所有、共同所有。對于這兩個問題,如果從服務財產權的客體角度分析,將虛擬財產權看成是一種網絡服務財產權,可以使問題簡單化。“虛擬”一詞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虛”,虛相對于實而言,網絡世界相對于現實世界是虛的,不是真實的;另一方面是“擬”,將現實世界中的事物擬化,例如現實中的“刀”擬化成網絡世界中的游戲道具,游戲道具在網絡世界中具備現實中刀的功能,并將現實中刀的功能夸大、夢幻。“虛”和“擬”源于現實,又不同于現實,當然這種不同只是樣態上的不同,在網絡空間中的服務也只是現實服務在樣態上的變化。將虛擬財產權界定為服務財產權,網絡游戲也就是一種服務,網絡游戲運營商與玩家之間的關系是服務的提供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網絡游戲道具在原始取得階段歸屬于網絡游戲服務的生產者和提供者,即網絡游戲運營商。當網絡游戲運營商將這種服務流轉到玩家手中,玩家就成為服務權利的新主體,玩家通過打怪升級提高道具的等級也就是在提升自己占有的服務財產權的價值,成為新的服務財產權的權利主體。
法律的制定應當盡可能地涵蓋所要調整的社會關系,盡可能地達到周延性。[2]服務財產權還可以在更大范圍上統一諸多虛擬財產權的不同類別,例如在電子郵箱是否屬于虛擬財產權客體的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論,肯定的觀點與否定的觀點并存。如果從服務財產權的客體角度分析,將電子郵箱界定為網絡服務納入服務財產權的范疇。一方面電子郵箱中的郵件歸屬于郵件的所有人,郵件的作者對郵件享有著作權;[3]另一方面電子郵箱只是現有中的郵箱在網絡世界中的另一種形態,電子郵箱具備了現實中郵箱的投遞功能,現實中的郵箱是郵件寄遞服務,是一種服務財產權的客體,可以把電子郵箱同樣看成是一種郵件寄遞服務,只是在網絡世界里的郵件寄遞服務,同樣是服務財產權的客體。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確電子郵箱中的權利歸屬,一方面電子郵箱中的電子郵件是一件作品,屬于著作權調整范疇;另一方面,電子郵箱的郵件寄遞服務屬于一種虛擬服務,屬于服務財產權的調整范疇。從服務財產權的客體角度分析,可以將更多虛擬服務納入虛擬財產權的范疇,成為服務財產權的客體。
通過服務財產權客體的分析,我們還可以看清虛擬財產的本質,將不屬于虛擬財產的客體排除出去。例如比特幣的性質問題,可以將比特幣與QQ幣進行比較以明確比特幣的性質。QQ幣是騰訊為QQ用戶提供的網絡服務憑證,網絡用戶可以憑借QQ幣兌換騰訊提供的相應的網絡服務。比特幣與QQ幣不同,比特幣具有現實中貨幣的功能,貨幣是一般等價物,金銀是天然的貨幣。由于商品貿易的發展,為了方便攜帶貨幣,紙幣逐漸取代金銀。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以金銀為基礎的貨幣符號。到了網絡時代,為了網絡交易的方便,出現了電子貨幣,比特幣即是電子貨幣的一種。雖然目前比特幣尚未成熟,但是作為一種電子貨幣,與現實中的紙幣具有相同的功能,都是一種貨幣符號,都是以金銀為基礎。如果比特幣失去了現實中金銀的支撐,那么比特幣所代表的購買力必然遭到質疑。因此,QQ幣與比特幣不同,QQ幣是一種網絡服務憑證,比特幣是貨幣的電子化,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通過服務財產權客體的分析,我們可以將比特幣等電子貨幣排除在虛擬財產之外,排除在服務財產權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