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種新的、只有在這樣的年齡才有資格擁有的力量,也在凝聚。青春的花兒謝了,卻可以結成果實,這是一種超越青春和荷爾蒙的力量,一種繼續成長的力量,一種平靜地迎接暴風雨的力量。激發這種力量,你就能活得通透。
——《人民日報》編輯 姜赟
得是一個多么幼稚的社會會對年齡產生崇拜。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人生的履歷,有人生不同綻放的可能性,我覺得判斷一個人年輕與否,純粹是某種意義上,精神意義上的東西,他是否對外界保持開放,他這種開放是否不僅是對新事物開放,也包括對舊事物的理解。不是一心擁抱新事物的人就是開放,它可能是另一種閉塞。所以對中年,這種輿論上的討論,我非常厭惡,我們應該談論事物本身。
——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東方歷史評論》主編 許知遠
所謂網友嘲諷的中年危機,其實是心理危機,然而,這未必是中年人的心理危機。
——媒體人 趙清源
縱觀2013至2018年微博語境下的語義網演變,無論是剛剛度過中年危機的70后、珍惜感恩家庭的80后、還是用戲謔的方式解構壓力的90后,其相關網絡熱詞都與美好生活的看法相關,這顯示出中國“中堅一代”更高的成熟度與更強的社會責任感。
——《中國網絡社會心態報告(2018)》
我覺得中年男人其實已經擁有了世界上非常多的東西。他們成熟,他們有智慧,他們就像一架飛機隨時可以沖上天空,甚至他們已經飛上了天空。他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因為他們的欲望已經能適當地控制。他們知道用自己的資源來為社會做好事,他們也知道錢財可以用在哪些更加重要的地方。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 俞敏洪
對于增長最快的0.1%的公司來說,創始人的平均年齡是45歲。而那些成功IPO或被大公司收購的初創公司也是一樣:創始人一般都是中年人。
——《美國經濟評論:洞察》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責任和問題,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樂之感得以深沉。
——現代美學家 宗白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