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驊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興義 562400)
(一)中學地理VR 教育模式概念簡述。綜合的使用計算機的圖形系統和各種現實的設備,在計算機上生成的、可進行交互的、在虛擬的三維地理環境中提供沉浸感覺的技術。虛擬世界的特征包含多感知性、交互性、自主性、存在感這四個。
(二)中學地理VR教育模式項目簡介。VR+教育,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更直觀的視覺感,鍛煉大腦的想象力和空間感的建立,同時呈現傳統教育難以呈現出的畫面和逼真的場景,更有助于學習。
(三)中學地理VR 教育模式目的及其意義。通過“VR+”的地理教學全面的新模式打破以往教育傳統的地理教學舊模式,可以從教學過程從二維的空間帶入到多維的空間模式,相對于學生而言,新技術的應用更大程度會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知識與技能,并且學生會更有效的主動地學習,一改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同時,在準備過程中,通過VR 技術,學生可以更為直觀地體驗虛擬學習環境,從現實教育轉換為虛擬教育,掌握比較有效學習方法,能夠使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更快的得到升華。
1.主要意義。當代中學生不局限于傳統教育的學習環境和知識,讓他們了解并且認識到傳統教育+科技產物相結合衍生的新學習方式和氛圍,在傳統的教育基礎上合并VR 技術,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充滿無限的興趣,在學習過程當中,對學習內容的形象、生動性充滿激情,學習結束后仍然會在腦袋里面回轉,改變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習模式。
2.次要意義。提高不同地區的學生學習水平,通過豐富的感官交互體驗,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優勢。
(一)交互性:用沉浸式的VR 技術來實行地理教學活動能大幅度的發揮交互性、想象性、臨境性、生動的畫面真實的感覺展現傳統書本上圖形文字媒介描述不易的事物的復雜變化過程,同時VR 技術可以將過去在講臺上難以呈現的地理地貌、天氣變化地址變化等清晰地展現在眼前,學生可以自己沉浸體驗各種山川地質地貌,更加徹底地了地理變化,每一個過程,生動直觀,有利于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充分提高學生對于難點的學習效率。
(二)主體參與性:利用新授課模式的高沉浸優勢,能夠使學生在感官上的刺激增加,并大幅度的調動和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科學習的積極性,使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作為未來的學習主體而不是教師作為主體。
(三)時效性:通過許多優秀教師豐富教學經驗的整合而設計的VR 教學內容,有效的克服因地方經濟教育水平的差異帶來的地理教學信息不同,使得學生的感受也受到影響。使用VR 技術進行教學時,由于需要精心的教學設計,對于規范地理教育教學,進而實現標準化教學是非常有益的。
(一)項目建設方案。我們的VR 地理教學應用會同步新課標地理教材,將地球和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人口與宗教、國家和地區等中學地理課程的教學難點直觀、全景、高清地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游戲和探索中有趣的深度吸收從而轉化為自己的學科知識,這是教學上的一種新模式,教學是我們師范類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也是VR 軟硬件技術在地理學科教育的創新性應用。
(二)VR 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優勢分析
1.通過VR 技術提高地理課堂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氛圍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授課效率。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根據課本內容結合VR 技術進行教學。地理學科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由于一些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學生沒有找到地理知識的趣味點。VR 技術本身就是一種剛剛興起的、在漸漸成熟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2.利用VR 技術理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地理是綜合性比較強的科目,包含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多種知識綜合的學科,既涉及到許多人文方面的知識,同時又牽涉到許多理科方面的知識,而且一些抽象的概念對于初中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
3.能將理論抽象的地理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示出來,特別是對于初中生當前的地理知識儲備來說,要理解教材當中的圖片、文字并對相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進行學習就顯得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