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語佳 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
科技的發展在給世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越來越追求簡單方便的物品,當然這也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動力,兩者相互作用、相互推進。但要讓用戶使用得更方便,這無疑為產品設計帶來了難題。產品需要具備更多功能,需要做到簡單方便,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簡單與復雜交錯體現在不同的產品上。有些產品需要復雜,有些產品需要簡單,這為設計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是不是所有產品都可以簡化?當然不是。有的產品需要復雜,是因為無法避免,其必須復雜,一旦簡化,產品會失去部分功能,或徹底被破壞。
復雜擁有自己“隱藏的秩序”,不等同于“費解”。“我使用‘費解’或‘困惑’來描述人們努力理解和使用某種物品或與之互動的心理狀態。”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網項目提出了這一觀點,他們認為“費解”的含義是“令人困惑的復雜”。
復雜是世界的一部分,大部分復雜是符合要求的,是具有可管理性的,也就是說其存在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擁有特定的目標人群對這一復雜進行管理和操作。
不止于科技,生活中也存在許多復雜的事物,同時一些簡單的事物也會讓人感到困惑,如一些風俗文化,這種復雜更難以改變,甚至可以說無法改變。
用戶想要越來越便捷的產品與生活方式,這是科技發展追求的目標。追求豐富的生活、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這使人們忘記了復雜的存在。豐富與復雜是無法分割的,就像簡單和復雜一樣,原本就不處于對立面。
必要的復雜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分析。世界是復雜的,而有些復雜是符合需求的。“事物太簡單時,也會被看作呆板和平庸的。心理學家論證出人們更喜歡中等程度的復雜:太簡單我們會感到乏味,太復雜我們會感到困惑。” 人的每一個需求都需要在其中權衡控制。
傳統的事物在人的腦海中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哪怕本身再復雜,也難以改變。五線譜復雜嗎?對于很多人來說非常復雜。但是這并不能改變,傳統很難被征服,而其改變過程也只會帶來更大的復雜。而對于音樂家來說,他們希望這些曲譜越復雜越好,因為這樣才具有足夠的專業性和全面性,所以這樣的復雜是具有被容許性的。
任何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可以變得復雜。復雜和簡單具有相對性,對于司機而言駕駛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而對學車的新手來說,則必須小心翼翼、保持高度緊張。
復雜與簡單的程度完全取決于個人的文化、環境、年齡等多種特定元素。讓設計師與用戶產生誤解的不是產品本身的復雜程度,而是產品可被學習、可被理解的復雜程度。
復雜是必需的,但它不能讓用戶感到困惑,令人困惑的設計是糟糕的,而設計師的主要難題來源于用戶的理解能力。
不需要的復雜可以簡化,但必要的復雜必須保留。設計可以為特定人群而設計,但大部分設計針對的是所有人群。減少產品的功能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真正的方法是讓用戶理解整個系統,把這些功能很好地組合,讓初學者感到簡單易懂,并能理解每個功能的聯系。
“簡單是一種與理解緊密配合的心理狀態。”從陌生到熟悉,一件讓人理解的復雜產品甚至能讓用戶產生成就感。
簡單是用戶想要的,但它只存在于個人的腦海中,如果想要簡單,就必須學習、理解。社會行為十分復雜,設計師應遵從人們的行為方式來設計。設計師應讓被容許的復雜變得能夠理解,從用戶角度來設計,從專業角度來實現,讓復雜變得可適應,指引用戶離開困惑的復雜。
設計師所傳遞的信息要確保不會讓用戶感到困惑,要能讓用戶理解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并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出現。
這需要一件可以讓大部分人理解并操作的復雜設計。“成功的產品必須結合內部和外部成分的所有不同層面,協調地支持所有可見和隱藏的服務和操作。產品存在于一個復雜的交互網絡中。”
管理復雜需要兩套原則,設計與應對,設計針對正常的運作,應對針對故障。而這兩者都需要設計師與用戶溝通。
馴服復雜不只是設計師的工作,也需要用戶與社會的合作,設計與理解,復雜就會在概念上變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