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柱
看到這個標題,相信有許多——可以說有百分之八十的同學不理解:學習怎么也會是樂趣呢?現在的學生,很多人都整天叫苦叫累,總是嚷嚷著“給我們些自由的時間”……說實在話,我們玩兒的時間夠多了:中午、晚上、周末、假期,不都可以放松嗎?主要還是因為大家沒有將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在我看來,學習也是一種樂趣。
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要想使他們在每一節數學課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會神,手、腦、口、耳全方位參與,我們就得根據授課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學生分組競賽,多媒體課件,幻燈片,教具模型,實驗驗證等形式,形象而直觀地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推理,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良好的氣質和形象,授課時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肢體動作,也會激發學生愉悅的情感,始終如一地保持良好的情緒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身心合一地參與學習過程。試想,一個表情機械,動作呆板的教師會令學生產生學習的激情嗎?沒有了興趣,還會有理想的教學效果嗎?
“數學學習應是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和激情的過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尤為強烈。實現了最有深度和廣度的參與,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敢于開口,樂于開口,敢于表現,樂于表現,在同學的掌聲中,在老師的鼓勵下,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激發了求知欲,滿足了表現欲,體驗了成功的快感,這種經常性的成功令人心情舒暢,這種良好的情感體驗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敏捷,學習效率更高,形成了良性循環。所以,探究式學習應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遵循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以最大的發展空間。
受此啟發,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參與者位置,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創造的潛能,明白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只管接受知識的容器,要鼓勵他們大膽實踐,刻意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去主動探究,嘗試發現事物的規律。教師只做適當的指導,主要任務是創設給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去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學生外部活動內化為自身的智力活動。有了這種氛圍,學生學習起來才會輕松自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思維的發展,提高了創新能力。
當然,讓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還很多,比如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課外活動,如可以組織數學競賽,建立數學興趣實踐小組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課堂教學也是進一步的延伸和發展。
向更高的領域發展,多看能學到知識的書。以下是一位六年級學生對學習興趣的感受。
我現在是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平時學的也就是語文數學之類的。無聊時,難道不能趁著這空閑時間多學學其他知識嗎?物理化學,就算很難理解,某一些部分總能明白吧?多看書,也可以了解一些科學知識。在看書的過程中,思考其中的道理,如果和答案相符,就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有一次上科學課,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機械能除了能轉化為熱能外,還能轉化為什么能?這個問題半天無人應答。就在這時,我想起昨天看過的《名偵探柯南》中,死者身穿容易積存靜電的羊毛衫和車座摩擦而出現靜電,但被羊毛衫積存了下來。車庫里的汽油被犯人放倒,在密封的車庫中汽化。等到死者用鑰匙鎖車時,鑰匙和鑰匙孔摩擦時產生靜電從而生成火花,導致整個車庫燃燒……也就是說,機械能能轉化成電能!對了,在中午看的八年級物理書中,我得知聲音是由物體震動產生的。比如拉動小提琴弦就能發出優雅動聽的音樂……這就是說,機械能還能轉換成聲能!當我回答出來后,我心里有說不出的自豪。
學一些其他人不會的特長,能感受到樂趣。學學鋼琴、英語、電腦等,以后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示,得到其他人的肯定和認可,是多么快樂的事啊!就算不能讓別人看到,也可以對自己表演一番,也會有特殊的愉悅感。
其實,玩兒也是一種學習。像我,一直很崇拜球星大衛·貝克漢姆,總是夢想著擁有他那樣的“黃金右腳”。我開始踢足球時,也和所有初學者一樣,稀里糊涂的亂踢一氣,還沒回過神來,足球就已經飛到不為人知的地方了。后來,當我踢的時間長了,便能發現一些竅門,從而踢得更好。雖然這有些苦,但當我想起球星們的球技后,我又會重新振作起來,繼續練……現在的我,顛起球來也能上兩位數了,踢起球來有時還能踢出個漂亮的弧線……
學習,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