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莉
幼兒時期是人生成長中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身體素質對于孩子的未來發展有著基礎作用。幼兒園在對幼兒開展德育時,也應當關注身體素質的提高。隨著全社會對健康的關注,我國在制度層面也對幼兒活動內容做了規定,幼兒戶外運動時間每天不能少于兩小時,幼兒體育教學應當作為一項重點內容開展,教師為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可采用游戲化的方式,使幼兒對體育活動更有興趣。
體育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因此以生活為基礎開展體育教學除了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鍛煉身體,還可以使幼兒在鍛煉中感受生活的豐富性。通過生活化教學,體育和生活之間形成了一個媒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體育本身,也能更好地理解現實生活,能夠更為簡便地進行體育活動。為了使幼兒體育教學產生更好的效果,幼兒教師要將體育教學改進,以周邊環境為基礎,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在這樣的教學情景下,幼兒能夠更為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體育教學所能起到的效果也更好。比如,當教師希望學生在身體協調性方面有一定的提高,可以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幼兒教師在課堂上,可設計“摘西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搜集一些小皮球,在每個球上面畫上西瓜的條紋,這樣一來,所有的球就轉化為一個個小“西瓜”。教師可以將這些“西瓜”掛在高處,讓幼兒去摘。這樣的教學情景就設計的很成功。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在幼兒園體育游戲化教學階段,游戲道具是必不可少的,而游戲道具的功能不是單一的。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強化對幼兒的引導,通過對游戲道具功能的分析,在游戲玩法方面加以設計,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鍛煉,還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幼兒懂得愛惜游戲道具,進而通過對道具的理解,創設更為合適的玩法。例如,丟沙包作為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可進行游戲化改造,教師可將各種類型的沙包統一收集,然后讓大家圍在一起,都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沙包的具體玩法。通過這樣的安排,能夠使幼兒的創新能力有一定提升。比如部分幼兒將沙包當作毽子來進行運動,有的則進行投擲比賽,有的幼兒作為雜技來玩耍,還有作為球類來踢的,從而讓原本功能較為固定的游戲道具,獲得了更多的游戲玩法,通過此類活動,幼兒的創新性也提高了,使課堂教學起到最好效果。
環境是不可忽視的教學條件,只有情境合適,才能使幼兒有想運動的動力。因此對于游戲化教學的模式,教師應當在戶外環境創設和幼兒游戲運動相關的條件。比如,在某個運動中,對于器材或環境的安排中,教師可使用較為可愛的色調,讓幼兒能夠被運動器材吸引,環境除了要有親和力,也要保持較高舒適度。為使幼兒能夠在非上課期間和能夠參與適當的體育運動,教師可準備沙坑等道具,以方便幼兒們自由活動。教師要重視戶外環境的布局工作,環保又不失典雅,在滿足幼兒運動需求的基礎上,使幼兒保持較好的心情,從而在歡快的環境中開展活動。以游戲作為主要內容的運動,除了要對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進行關注,還要關注幼兒的具體表現,使幼兒運動實現好的作用,通過體育游戲的形式幫助其創新意識的強化,讓幼兒能主動投入其中。
在幼兒園中從事體育教學,教師主要目的應當是幫助幼兒的身體實現良好發育,使成長中的身體得到合適的鍛煉,通過游戲化教學的形式,使幼兒能夠在鍛煉中不斷學習,實現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共同進步,最終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受益終身。因此,教師應當分析幼兒的不同情況,對不同幼兒在體育技能方面的認知程度,設計多樣化的體育游戲。注重對幼兒心理的分析,避免使幼兒在心理上出現畏懼心理,進而讓幼兒對體育鍛煉更感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以科學化理念為基礎,設計體育游戲。例如,體育教學階段,教師應當盡量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設計游戲時一開始應當盡量簡單,確保所有幼兒都能完成,如走和跑為主,減少過度攀爬等危險項目。盡量設計具有任務目標的游戲,使幼兒在完成任務后獲得自信,進而提升幼兒的綜合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