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英
(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學,云南 香格里拉 674499)
音樂是開展美育的重要途徑,初中音樂教學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樂感,促使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隨著各種先進教學方法的紛紛涌現,為初中音樂教學的變革帶來了全新的契機,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限制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而影響了學習效率。對此,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充分的發揮音樂教學的價值,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使學生愛上音樂,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音樂教學的地位也有所提升,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仍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也只是單一的對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為學生播放歌曲并讓學生進行跟唱練習,這樣單一的教學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其次,教師、家長和學生都對音樂教學缺乏合理的認知,沒有認識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認為音樂可有可無,從而使得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進而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1]。此外,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并且對當前的流行音樂十分的追捧,對音樂教學沒有興趣,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音樂教學的質量。
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初中音樂教師需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快樂的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關于京劇的知識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經典的京劇選段讓學生進行欣賞,然后可引導學生根據視頻進行模仿,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從而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加強對京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加強對京劇唱腔的學習。再比如,教學少數民族音樂時,讓學生跟隨音樂進行相應少數民族舞蹈的演繹。這樣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音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的而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2]。同時,學生在小組內能夠做到全員參與、暢所欲言,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時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進,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秧歌舞時,教師可先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秧歌十字步,然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秧歌舞表演,同時加上輔助道具,如扇子、手絹等。然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自主的設計舞蹈動作和故事情境,然后小組間進行表演比賽,看哪個小組設計的動作最新穎,表演的最好。當學生表演完成后,教師需要及時的給予學生表揚和肯定,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自信心,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來不斷地豐富教學資源,進而有效的活躍課堂的氛圍,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3]。因此,初中音樂教師可在教學中靈活應用信息技術,借助信息技術的視頻、圖像以及音頻等特點,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進而實現寓教于樂,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賞析《春江花月夜》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潮水涌動的春江,冉冉升起的明月,明月與江水交相輝映,還有那岸邊遍地的花草,構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使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效的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感受音樂之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使學生支持不斷學習的內動力,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愈發的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更新教學理念,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從而使學生愛上音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促進音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