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下宮村鄉中心學校,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會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作為教師,要引導好、培養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應該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諧的語言、規范的行為和真摯的情感去影響、啟迪、塑造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教師高尚的師德沐浴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不僅僅靠思想品德課來完成,其他學科也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這因為各學科教師都肩負著既傳授知識又造就人才的雙重任務,因而在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教師應課堂上創設情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讓學生全員參與,充分展示自我,使學生在課堂中了解自我與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善抓細節,講求實效,避免呆板,聲情并茂,啟發學生心智,調動學生心緒,撥動學生心弦,這對學生一生都有好處。教師是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主體,教師的思想、知識、師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教師,他們是第一個運用科學而系統的教育方法引導少年兒童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的人,他們對少年兒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在少年兒童的心目中,教師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義和知識的化身,所以他們對教師的信任和敬重超過了一切人,教師的每一句話他們都深信不疑,教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是他們模仿學習的榜樣。因此,要使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成才,小學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高尚的道德素養,必須具備相當全面的知識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先決條件。小學教師應對學生真誠熱愛,與同事團結協作,對自己嚴格要求,只有這樣,才會在潛移默化中以為人師表的力量樹立威信,影響少年兒童的言行舉止,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取得育人工作的成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痹谛W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言行。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榜樣。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內涵,大道理小行為?!币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用嘴去說服教育學生,更多的時候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教師自身的表率讓學生受到教育,使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自覺樹立起尊敬師長、勤奮好學、積極上進的品德觀念。此外,開展豐富多彩、適合小學生的活動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好機會。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故事會、熱烈的演講賽、精彩的歌舞表演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吸引學生認真聽、仔細看、用心想,讓學生參與,讓學生討論,讓學生感悟,從活動中受到啟發,受到感染,受到觸動,不知不覺地懂得深奧而抽象的道理,培養學生愛勞動、講團結、守紀律等良好品德,并逐步形成一種自覺自律的行為。
小學階段既是進行德育的最佳時期,又是進行德育的困難時期。由于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心理處于多變,行為處于多動,情緒處于多樣的階段,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品德不可能通過一則故事、做一次游戲就能形成的。即使良好品德已經萌芽或形成,也不可能永遠地保持下去。學生的情感極為豐富且不穩定,很容易與外界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教師要重視德育工作的反復性。為了收到正面強化效果,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好思想、好行為一次又一次地加以肯定,予以表揚,促使他們能比較穩固地向前發展。發現缺點和錯誤時,教師要不厭其煩地說服教育,幫助學生糾正不足之處。教師在制定品德教育計劃與組織品德教育活動時,應考慮如何從正面多次反復地進行教育,以確保教育的針對性、持久性和實效性。
家庭教育是學生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學生人格的形成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F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父母不知不覺中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積極開辦家長學校,舉辦知識講座,并與家長及時溝通信息,交換意見,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方式,互相配合,共同教育,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總而言之,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需要小學生自己的不懈努力、教師的督促引導以及家長的積極配合。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必須持之以恒,把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小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從而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