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河南 商丘 475000)
作為一門實踐性語言學科,英語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如何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成為了當下英語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展方向。尤其是對于大學英語而言,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和現實生活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下教育部門對高校英語教師提出的新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而閱讀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拓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積累寫作素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無法取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更極易導致學生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的產生,為此近年來進過大學英語教研工作者的不斷探索實踐,項目教學法應運而生。
簡單來講,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其實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探索性學習為基礎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與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手段相比,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此外依托具體項目展示教學成果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項目教學法的教學流程如下,即:課程教學前預設特定項目任務——將項目交由學生處理(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適時指導——確保學生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與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相比,項目教學法打破了傳統英式教學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教師通過從現實社會、實踐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教學規劃,從某方面而言不僅能確保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與此同時它還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獨立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最終為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外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還具有如下教學意義:
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發展方向。而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探索性學習為基礎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它依據的是真實的項目任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從某方面而言,將其運用到閱讀教學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還能顯著地降低學生對英語閱讀的抗拒心理和畏難情緒,最終為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奠定良好基礎。此外在項目教學法實踐過程中,從一開始的項目選擇到后期的項目實施都是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進行的,故而相比“灌輸式”等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項目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學生轉變學習固化觀念,從最初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在切實提高課程教學知識運用能力的同時,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為自身的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增強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是教育部門提出的新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而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傳統應試教育教學模式的應用,從某方面而言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更極易導致學生抗拒心理和畏難情緒的產生,最終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而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大學英語課堂實踐教學當中,眾所周知其項目任務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育工作者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配合,在建立項目共同體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鍛煉學生合作能力,以此在有效提高知識利用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打下堅實基礎。
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探究項目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對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具有重要影響。為此在大學英語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探究項目設置時,除了要根據自身以往的教學經驗外,還需結合新課改下英語閱讀教材的教學內容,綜合考慮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從而確保項目可操作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的基礎上,確保預期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從學科知識特性來看,人文性及工具性是大學英語的顯著特點,尤其在近年來經濟一體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的產業時代背景下,為確保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在進行項目選擇過程中,還需盡量選擇富于人文特性的探究任務。
在進行項目教學法應用過程中,為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還需從根本上切實保障各項項目環節落實到實處。體而言就是一方面教師需在課程開始前,秉持均衡性原則,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從而在創設良好教學環境的基礎上,為后期各項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當完成分組后,教育工作者要明確每個組員的職責,而后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去完成項目任務,從而在確保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的基礎上,也為學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基礎。
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為從根本上規避傳統應試教育教學問題的再次發生,在進行項目教學實踐過程中,確保項目成果展示工作落實到實處也是極為必要的。從某方面而言教育工作者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學生閱讀和項目探究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往往起到了引導的教學職能。換言之學生項目的完成除了小組之間合作外,教師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在師生共同完成項目探究作業后,全面的呈現項目成果不僅有助于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在進行項目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采取分組扮演的方式,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效地規避了枯燥乏味課堂氛圍的形成,最終為學生未來崗位操作技能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在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度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具有一定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切實保障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發揮,對學生的項目教學課程學習做出客觀性評價也是極為必要的。從某方面而言對學生在特定時間段獲得的項目探究成果予以科學評價,不僅能從根本上保障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最主要的是能從根本上體現項目教學法較強的科學性、公正性以及鼓勵性,以此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創造了良好條件。
總而言之,隨著近年來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推進,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項目教學作為現階段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探索性學習為基礎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到英語閱讀課程教學過程中,從某方面而言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義,是當前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實現新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的重要實踐戰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