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婷婷
(重慶市銅梁區平灘鎮白鶴小學,重慶 402562)
目前,在許多小學管理者、主科教師、家長,甚至一些美術教師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重主科輕副科”的意識。許多人認為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學好文化,藝術課就是讓孩子們放松。這樣,對藝術課程的忽視,使得藝術教育的邊緣化,學校藝術活動的形式單一、水平低下成為必然的結果。
調查發現,小學美術教師短缺的現象普遍存在。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班級人數與美術教師人數的比例為:初級音樂為1:0.16,初級美術為1:0.14;初中音樂、初中美術各1∶0.10,高中音樂、高中美術按初中標準。然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師生比例不達標,全校仍只有一到兩名藝術教師。
“無鉆”,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不夠重視,還有“鐵飯碗”的意識。目前,高師美術教師較少,藝術院校美術教師較多。這些教師具有良好的基礎技能和較強的專業技能,但教育理論基礎薄弱。課上有很多練習,但課下很少或根本沒有練習。有的美術教師在公辦學校成立后,開始無所事事,不專心研究教學中的問題,學生也很少注意到美術學習與自己生活和成長的關系。
首先,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藝術表現形式不恰當。有的學校裝飾華麗,有的學校看似有“藝術風格”,但實際上,卻缺乏孩子的氣息和教育品位,難以發揮藝術教育的功能。比如,一些小學,以冷靜和沉著的顏色為校園的主要顏色,選擇一些古典風格的教學設備,試圖創建一個簡單的和沉重的傳統文化和藝術氛圍。但事實上,孩子們進入學校后,感到非常沮喪,教學設備使用起來不舒服。一些學校在某些場合使用深沉舒緩的音樂,這與孩子的心理接受傾向不一致。
二是,美術教學設備配置不夠,也不恰當。許多學校的音樂教室里只有鋼琴、電子鍵盤、椅子和名人肖像。在美術教室的墻上,還掛著幾幅名畫。雖然,一些學校還購置了大量的美術教學設備,但由于沒有對其進行足夠的研究,更沒有考慮到學生們的興趣、愛好、年齡和接受能力,導致許多設備被閑置起來。
首先,藝術課程以單一的方式被提供。許多學校只開設教育委員會規定的音樂、美術、書法三門藝術課程,而沒有開設影視欣賞、韻律舞、藝術體操等內容廣泛的課程。藝術課的教學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比如,簡單的給學生分配繪畫的對象,而不是根據他們的興趣靈活的安排教學。雖然,音樂課的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豐富,但學生們的學習形式,仍然是被動的、“低水平重復”的。
學科教學的功利性強。教師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不研究藝術教育的文化和生活價值。例如,音樂教學只教學生唱歌,或者傳授一些音樂方面的知識;美術教學只允許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配色方法等“必要的動作”。從技能實踐層面到綜合素質的形成,如何提高藝術教育水平,卻是教師們少有探討的問題。
首先,學校不僅要招收優秀的師范院校畢業生,還要為社會人才開辟進入渠道,吸收高層次的專業人才,加入藝術教育隊伍。其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藝術教師在職科研究和培訓的質量。例如,邀請校外的藝術專家任教,讓藝術教師尊奉藝術家為師;跨地區及學校舉辦特別的教學及研究活動。第三,積極支持藝術教師的在職教育。
第一,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校本課程的開發應做到繼承與興趣相結合。例如,在音樂領域,我們應該嘗試學習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校外健康音樂,從而,將校外音樂與校內音樂教學相結合。例如,可以開設音樂劇、地方戲劇、戲劇表演、舞蹈、藝術體操和名家鑒賞等擴展課程。二是研究學生的藝術學習心理,優化教學方法。如果在中學美術內容中有素描教學,學生往往會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指導學生“畫出心中最美的人”的老師可能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三,努力為每個孩子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方案。今天的大多數學生都有學習藝術的經驗,老師應該充分了解每個孩子和他或她的家庭,并與父母一起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藝術項目。
首先,進行更多的投資。購買學校所需的美術器材,同時利用科學跨地區、跨學校的藝術資源。學校可以聯系社區、校外培訓機構和其他學校來共享資源,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選擇學習內容。
其次,藝術教育教學環境的布局要有創意。美術教學環境的設計應把握兩個核心要素:學生的精神面貌和教師的風采。其風格包括他的作品,榮譽,感人的故事。藝術教育教學環境的布局,應體現文化品位和兒童審美。它可以根據靜態和動態結合的思想來設計。
建立藝術教育評價機制的目的是促進藝術教育的規范化、制度化。評價應以學生的參與、學生的社會實踐以及學生的作品或成就對社會的影響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