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穎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劉么管區孟家務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生知識技能、數學思維、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發展的主要前提。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有賴于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也是本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簡單數學知識的教學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然而,如何突破縣域布局的立體化目標和重點,從總體上有利于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科研立項《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研究》的指導下,做了一次調查,只要是針對的是數學的核心素養包括什么,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本次在全縣的數學教師調查總共收到了127份的問卷,普遍認為,也就是數學課程標準里,明確寫出的數學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推理能力,注重發展學生的樹干、符號意識、空間感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維等。
本次結果從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朝陽縣的數學教師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有一定程度的把握,這十多個核心詞在問卷中均有涉及。在這個基礎上,制定評價體系,讓老師知道評核心素養培養,在評什么。在制定的標準里一切圍繞“核心素養”,時期放在核心的位置,成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好可以讓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由教研室引領,專家牽頭開始實施推進核心素養的推進工作,做到以評價促進教學,讓教師在明白怎么評之后,明白該怎么教。
首先是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評價也要分為定性和定量評價,評價要和教學過程緊密的結合。了解學生本來的素質,在一節課或者一個學習周期下來的改變是哪些,從一般評價,到對于學生個體的針對性評價都要結合到位,抓住教學過程是要為了之后教學的改進工作。
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也是讓老師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開始養成好的自己學習,自我發展,自我進步的好習慣;老師、同學、父母等為幫手,打造全方位的評價體系,讓學生成他律變到自律的轉變。
在教學中,定量是常用的評價手段,它同時也是定性的重要抓手,而定性則是定量的一個升華。只有把定性和定量充分的結合,才能更加客觀和更加的有說服力。
1.改進考試測評,和評價的內容
針對考試在一定程度并不能說明學生真正的數學核心素養是否發展,所以必須的改進以前我們只用簡單的分數來評判一個學生發展的情況,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以基礎知識為前提;(2)關注數學的思維性,學生是否愿意進行探索;(3)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關注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數學中是否體會到樂趣。
在提高評價效率、保證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在線閱卷的優勢,閱卷系統自動生成詳細、客觀的分數分析表,對錯題進行收集和整理,并對錯題的原因進行診斷。信息技術與學術評價的完美結合是診斷教學和教學方法修正的支撐和保障。
2.創設針對評價的任務
通過設計績效評估任務,可以檢驗學生對程序性知識(即實踐技能)的掌握程度。績效評價作為一種重要的定性評價方法,在課前、課中、課后進行適當的分配,克服了傳統評價只注重知識標準的片面性,使過程評價回歸。
以區內教研為基礎,開展績效評估任務,研讀精品課,在縣里進行大力的推廣,讓更多的教師通過學習,理解新的評價學生的理解水平、思路方法、態度和對問題的信心,教數學和講數學。
實踐證明,學生沒有完全了解老師指定的的考核因素,也沒有權利獨立表達,這就是導致教學壓力評估和評估疏離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參與制定評價標準是學生評估與學習相結合的中心方法。
綜上所述,想要將小學數學的教學設計符合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就要在指定地點一個點到一個地點再到整個地區作為試點,來進行試運行,從外部到內部分析課堂教學,從評價到再回來指導教學,我們相信這將會是一個有效的數學改革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