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娟娟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文安鎮泗各莊中心校,河北 廊坊 065800)
教師需要明白的是,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完全取代教科書。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過分依賴信息技術,以免產生不良影響。由于人們生活在高科技信息時代,現在的學生普遍對電子產品感興趣。但由于小學生還沒有成熟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很容易沉迷于電子產品無法自拔。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時,應考慮學生的這一特點,總結出最適合學生觀看電子產品的時間,使學生既能從信息技術中獲得有用的知識,又能避免過度沉迷。因此,本文將首先分析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意義,然后探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信息技術中含有豐富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老師創新教學理念,使得老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將教學中心由課本內容轉變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目標。信息技術中包含了以往沒有見到過的教學思想,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老師改變固有的教學觀念,促使老師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據此可知,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還可以避免學生過度的依賴老師,促進老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以往的教學課堂中,老師總是采用單一的教學內容來教授不同類型的課本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既不能很好的體現出每篇文章的特點,又不能極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了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圖片、視頻、音頻等,這些都是以往教學課堂中沒有出現過的,所以學生會對此產生極高的好奇心。播放的視頻等內容還可以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到真實的場景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下,學生自然就會主動的參與語文學習,從而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
學生在語文教學課堂上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了解到豐富的課外語文知識,加深學生對語文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相關的語文問題,促進學生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會逐漸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的與老師進行互動,進而幫助老師全方面的了解每個學生獨有的特點。由此可知,老師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
老師要深刻的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有效作用,然后通過設計恰當的教學內容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因此,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情境,促進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文章中的語言和情感表達。利用情景創設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出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加深學生對課本文章的記憶。
例如,同學很難理解蒲公英的形狀和特點,因此,老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有關蒲公英的圖片和視頻,同時還可以播放含有蒲公英的電影片段,觸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得到良好的發展。
信息技術中含有很多豐富的教學資源,其中就有多種類型的課外書籍。不管是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書籍,老師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找到。小學生具有很鮮明的性格特點,他們喜歡什么機會很直接的表達出來。因此,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的這一個特點,為學生選擇他們最喜歡閱讀的書籍,充分激發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對里面優秀的語文加強記憶,所以長期培養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可以促進學生積累優秀的語言表達內容。
信息技術是現代社會發展之下的產物,它象征著我國已經步入了互聯網的時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也要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老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老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又可以創新教師的教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