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皓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鋼琴作為一種古老的樂器,歷史文化十分悠久,風格和形式都迅猛發展。中國傳統音樂和鋼琴音樂更是經過長時間的融合,進而形成了中國特色鋼琴音樂文化。隨著大規模中國戲曲風格鋼琴音樂作品的出現,擴大了中國鋼琴音樂的藝術魅力。中國民間戲曲種類元素眾多,具有典型的民族色彩,帶有十分明顯的個性特征。實際演奏鋼琴時,可以融入各種戲曲元素,不斷提高中國鋼琴音樂的語境,努力拓展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門道。努力深入研究這一課題,有利于提升中國鋼琴音樂演奏、創作和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1]。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特點,容納了種類豐富的各類文化精髓,可以不斷升華傳統戲曲文化,以促進我國各個時期社會和歷史的發展,影響我國整個文化藝術體系。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廣泛吸收傳統戲曲中的部分藝術元素,并不斷加工,推動我國藝術的發展。不管是未來還是當前背景的藝術發展,可以將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和鋼琴藝術努力融合起來,顯示其必然性,滿足中國精神文明傳承和發展的實際需求。
我國鋼琴音樂采用的是課堂伴奏的方法,被廣泛運用于我國鋼琴音樂中,其他國家的音樂作品若采用課堂伴奏的方法,仍屬于我國的鋼琴作品。我國積極發展了這類鋼琴音樂后,努力創作出了各種鋼琴小品,如《小朋友進行曲》《鋸大缸》《和平進行曲》等各種曲目,受發展空間、學習條件、傳統觀念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不管是表現方法還是創作構思,正在積極模仿各類歐洲鋼琴音樂,但當前技術手段并不成熟,并沒有發揮出鋼琴藝術的實際魅力[2]。
總結鋼琴音樂的實際發展史,可以參考賀綠汀創作的《牧童短笛》,這首鋼琴作品打開了中國鋼琴音樂的大門,不斷將中國鋼琴音樂推向成熟、發展的過程。從此之后,出現了各類優秀的鋼琴作品,如《在那遙遠的地方》《花鼓》《小奏鳴曲》。這類鋼琴作品不管是表達方法還是創新理念,都具有典型的代表作用,隨著和我國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合,完美釋放了鋼琴音樂的民族特性,推動了我國鋼琴音樂的發展。與此同時,出現了彭志敏、儲望華等各種音樂家,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具備中國特色的音樂鋼琴作品,引導我國鋼琴音樂向世界音樂文化的發展。
眾所周知,鋼琴是一種十分典型的西洋樂器,更是被稱為樂器之王。自從鋼琴被引入我國后,眾多作品都有著西方不同的民族特色[3]。如貝多芬、格里格、肖邦創作出了各種音樂作品,從多個角度展現民族音樂特點。自從我國引入鋼琴這種樂器后,民族民間音樂也在不斷發展,歷經了長時間融合和磨合。努力借鑒和吸取中國傳統民間民族音樂元素,不斷挖掘中國鋼琴音樂藝術魅力,在中國鋼琴音樂中努力融入戲曲元素,便能推動我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發展。
中國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源遠流長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種類豐富,不同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共同組成了不同的聲腔。現階段,可以將各種不同戲曲聲腔運用到鋼琴音樂作品中,努力豐富鋼琴音樂的語境,擴展鋼琴作曲的音樂創作方法,為創作音樂作品提供各類靈感和素材[4]。實際運用戲曲元素時,可以將各種音樂理念融入各類鋼琴創作中,并適度融入各類音樂理念。從某個角度來說,這類鋼琴作品既能體現一定的時代民族特性,又保留了傳統戲曲的民族韻味。
當前,中西方藝術交流正在努力融合,推動文化藝術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直接影響到中國傳統戲曲藝術的發展。當今時代,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積極領略傳統戲曲藝術內涵的人正在變少,傳統戲曲藝術也逐步走向沒落,很多種類戲曲文化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就當前流行的藝術文化種類來說,鋼琴藝術是其中一門藝術,可以大量融入傳統戲曲藝術元素,不斷提高戲曲的實際影響力,深入研究各種傳統戲曲藝術,努力了解各門藝術,引導人們在努力享受鋼琴藝術的同時,感受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有利于弘揚和傳統中國傳統戲曲藝術[5]。
中國戲曲元素源遠流長,具有特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經過傳承后遺留下十分強烈的民族色彩,實際創作中國鋼琴音樂時,可以積極使用戲曲音調。現階段,很多鋼琴音樂作品蘊含著濃濃的中國韻味。仔細說來,中國擁有各種各樣的戲曲類型,直接反映到鋼琴作品中的韻味各不相同。
1.京劇
二黃和西皮均是京劇的兩類基本聲腔,旋律起伏比較明顯,音調比較高昂,節奏比較緊湊,這是西皮腔的主要特征。節奏緩慢、音調低沉是二黃的主要特征。可以將二黃和西皮努力結合起來,進而創作出內容豐富的京劇曲調。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有其根本原因,這是我國鋼琴作曲家比較鐘愛的音樂素材[6]。例如,江文創作了《斷章小品十六首》中的《午后胡琴》,里面包含了京劇中的二黃音調。
2.昆曲
南北曲系共同構成了昆曲。北曲整體風格就像北方的山水一樣,跌宕起伏、恢宏大氣。南曲的整體風格像江南景色一樣,溫柔纏綿,溫婉秀麗。經過長期的實踐發展,南曲和北曲逐漸融合,呈現出南曲化的傾向[7]。總而言之,可以將南北曲努力融合起來,以戲劇劇情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對象直接構成了音樂音調。其中,曲牌連套體音樂包含了昆曲這類音樂,至今流傳下來的折子戲約有400多出。鋼琴作曲家比較鐘情昆曲自身具備的獨特魅力,將其代入鋼琴創作中。《降G大調序曲》是鋼琴曲《序曲三首》的代表作品,昆曲《玉簪記》中《琴挑》便是生旦輪唱音調。春龍積極創作了鋼琴小曲《幸福的童年》,便是借鑒昆曲音調。
3.豫劇
口語化特征是豫劇唱腔的典型特征,擁有舒暢明快的音調、流暢的行腔、吐字比較清晰,實際演奏鋼琴音樂時,可以合理使用豫劇音調,這類音樂通俗又質樸,帶有奔放又豪邁的音樂情感,具有濃郁典型的地方色彩。我們以作曲家王建中創作的《百鳥朝鳳》為例,里面就蘊含了豫劇音調的影子。
我國鋼琴音樂種類多種多樣,除了這幾類基本戲曲方法外,還廣泛使用了粵劇、川劇、秦腔、評劇等各種戲曲音調。現階段,廣泛吸收和借鑒這些戲曲,促進了我國鋼琴音樂的本土化發展。
對于中國鋼琴音樂而言,從戲曲元素的角度來說,可以使用曲牌體和板腔體。板腔體需要以某種曲調為基礎,根據旋律、節拍、節奏和速度的變化,使用緊湊和擴充的曲式手法,進而表現出不同的板式結構。黎英海根據這些勻速,創作了鋼琴曲《夕陽簫鼓》,積極使用了板腔體。尾聲、八個變奏、主題好引子共同構成了這首鋼琴曲,為了努力變奏,可以使用簡化、緊縮、加花、擴充等各種方法。
以曲牌這種基礎元素為主,可以將一個或多個有特性的曲牌聯合起來,組成一套完整的戲曲音樂。總的來說,單套或聯套是指使用曲牌這種基本結構組成的戲曲,別稱套曲[8]。受曲牌中節奏、旋律、句式、句數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表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各種劇情。實際創作鋼琴音樂時,可以將曲牌體運用于比較抒情的作品中。例如,江文創作《潯陽月夜》《江南風光》,陳培創作《賣雜貨》等作品。
戲曲音樂中的節奏和節拍共同組成了板式。板眼的方法便是板式,又稱節拍。擊拍可以使用鼓、板等器材,這是我國傳統民間音樂的特點。強拍可以使用板,次拍或弱拍可以使用鼓點。參照國際通行的記譜法,弱拍的位置代表了眼位,強拍位置代表了板位。實際區分拍子時,需要遵循一小節為一拍的準則,合理選擇板眼。我國作曲家陳銘志創作了鋼琴《序曲和賦格》,可以選用十二音板,將“有板無眼”這種方法運用于其節奏中。王建中創作了《百鳥朝鳳》這首鋼琴曲,將急板運用到結尾部分,與此同時,努力使用搖板這種節奏。
音樂除了要具備音符、旋律這些基本元素,還需要掌握必備的節奏。就戲曲來說,設計節奏完全可以依照不同的劇情起伏變化來不斷轉變節奏。實際彈奏鋼琴進行音樂創作時,需要重點把握節奏這個特征。現階段,我國進行鋼琴音樂創作時都可以積極運用戲曲節奏。例如,奚其明創作了《湖南花鼓》這首曲子,里面涉及了各種花鼓戲的節奏。譚盾創作了鋼琴曲《看戲》,其鋼琴內容容納了湖南傳統花鼓戲《劉海砍樵》的元素,并且將各種鑼鼓的節奏融入前奏、間奏、尾奏等各個環節中,營造了一種良好、活躍的音樂氛圍。
為了推動現代藝術的發展,可以在鋼琴伴奏中融入傳統戲曲音調。我們以《紅燈記》為例,這首曲目主要描述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各類故事,反映了這個時期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這個曲目參考了我國京劇作品《紅燈記》,以此為基礎進行創作,這個鋼琴的伴奏容納了鼓板、管弦樂、京劇這三部分內容,引發了受眾熟悉的親切感,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推動鋼琴藝術的發展。
我國傳統戲曲的精華便是京劇,曲調內容比較豐富,被廣泛運用于鋼琴藝術中。我們以《北京萬花集》為例,其主題是關于首都北京的各種內容。包括了《天安門》《柳絮》等十多首鋼琴小品,著重于刻畫北京居民的現代生活。《柳絮》這首曲子開頭便是京劇的音調,將高亢悠揚的旋律和濃郁的京劇曲調配合起來,保證整部作品的流暢。
為了促進京劇緊拉慢看唱的展現結果,可以使用多連音的方法,將A、D支柱音努力融入作品中。我國戲曲的鼻祖便是昆曲,在鋼琴曲目中積極融入戲曲元素,能夠積極傳承我國傳統、古老的昆曲藝術,增強鋼琴藝術的多樣性。我們以《序曲三首》為例,這首鋼琴充分融入了鋼琴元素,《玉簪記》中《琴桃》這種昆曲曲調和宮調式被廣泛運用于鋼琴音樂中,需要及時和每個樂斷對比,強化了曲調自身獨特的色彩,將復合和弦努力融入作品中,拉長了旋律的長度,帶給受眾意味深長、情意綿綿的體會。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地大物博,更是擁有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歷史。就中國多元化文化藝術體系來說,傳統戲曲便是其中一項典型代表,反映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各個社會階層人民大眾的寄托,蘊含了人們各種情感寄托。隨著西洋文化的深入,中國傳統戲曲文化逐漸沒落。因此,將傳統戲曲文化融入我國鋼琴音樂中,可以實現我國音樂藝術的本土化,形成中國特色鋼琴藝術,促進我國傳統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