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廣西柳州市群眾藝術館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主人公,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創造者,同時也是享受者。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都是為了換取更加美好的生活,為了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里深刻包含著“國家”意識,認為無數個小家共同構成了整個國家,自己的利益和整個社會共同的利益相關聯,兩者互利共存、患難與共,休戚相關。作為一名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工作人員,我們要做好的就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知識,將群眾的文化活動與整個國家的文化脈搏相吻合,讓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在經過多次群眾文化活動的實踐之后,證明了“舞美”設計是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好幫手。
不論是家庭、社會還是整個國家,“向心力”都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這種“向心力”能夠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將群眾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與群眾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親近彼此,產生一種團隊榮譽感,讓大家擰成一股繩。
人才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資源,是國家發展創新的關鍵,我國曾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人才強國”戰略。我們能夠看見,開展“舞美”設計對群眾文化發展的人才培養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通過實踐的檢驗挑選出文化藝術方面的人才,并且可以根據之后的活動對人才進行培養鍛煉,提升其水平能力。
“舞美”設計活動的開展可以在群眾文化活動當中激發出人民群眾的創作熱情,拓展文化的創作空間,讓不同的文化思維相互碰撞,擦出火花,高漲人民群眾的文化創新激情,讓人們感受到文化創作的樂趣和成就感。
群眾自身創造了群眾文化,群眾文化就是來源于基層,取材于現實生活,基本上能夠客觀反映出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狀態。但是由于時代會發生變遷,社會生活會發生改變,尤其是當人類步入現代社會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如果群眾文化一直停留在以前的狀態,不跟隨時代的步伐發展,不增添新的元素,那么這樣的群眾文化很多時候無法適應社會的潮流發展而逐漸變得落后,變得沒有活力和生命力。美術、書畫“舞美”設計則可以很好地解決群眾文化發展的問題,可以重新煥發出群眾文化的生機。“舞美”設計通過文化表達形式的更新,表現手法的現代化等手段,增添群眾文化的多樣性色彩,為人民群眾帶來視聽盛宴。
“美”可以吸引人,而通過美術教育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其實還是文化主題。在美術、書畫教育中,“美”元素是“文化”元素的最大輔助,但是不能喧賓奪主。因此,筆者建議,要保證舞臺整體性和表達性的統一,舞美是文藝活動的輔助性設計,在整體表現中必須嚴格的貼合主體表演。舞美的設計也應該充分考慮周邊環境的因素,實現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甚至可以將周邊環境融入舞臺設計中增強觀看感受。
“舞美”設計的文化思維是通過美術、書畫傳達發散出來的,在進行群眾文化活動實踐中,不但要清楚了解到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也需要從繪畫者這方面來考慮,因為繪畫者的自身創作靈感也可以很好地吸引觀眾,也能夠讓人民群眾的文化思維得到啟發和轉變,這是從文化創作的源頭作出改變。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宗旨就是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歸根結底是為了服務人民群眾。怎樣才能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毫無疑問就是要增添美術、書畫“舞美”活動的吸引力。盡量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文化表現,要貼合實際生活,契合當下時政熱點,適當增強娛樂效果,運用美術、書畫新型的表達形式和手段。同時降低文化活動的嚴肅性,讓群眾在接受文化時更加自在隨和,讓人民群眾在活動的吸引下潛移默化受到文化的影響。
美術、書畫教育的開展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基礎工作,也對文化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針對不同的活動主題和“舞美”設計,要選擇在不同的環境中進行繪畫。例如,需要觀眾參與度高的文化活動一般都要選擇在室外進行,因為室外寬闊,思路更加開闊,給人一種流通性強的感覺,讓群眾的美術、書畫才能得以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