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鄧莉麗《明代首飾圖案中“瀛洲學士圖”的藝術特征與流通動機研究》一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顧 平 南京藝術學院
“瀛洲學士圖”又稱“登瀛圖”,是元明瓷器、漆器、金銀器等工藝品中流行的裝飾圖式,其畫面的基本構成元素主要為花木樓閣、小橋流水,橋上有二三學士騎行,仆人相隨其后,樓閣中有二三人憑欄遠眺。鄧莉麗選擇明代金銀首飾圖案中的“瀛洲學士圖”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藝術特征,揭示其在明代各類工藝品裝飾中能夠流行的原因,作為傳統的個案研究,本文的研究意義正是通過研究圖像背后隱藏的社會現象與文化內涵,發現一種裝飾圖式的產生、傳播及演變的規律。以往對這一圖案的研究多從繪畫作品出發,較少關注其在工藝品中的應用,尤其是在女性首飾圖案設計中的應用,因此,本文研究對象具有一定的創新性。本文運用實物、文獻、圖像相互印證的方法,通過詳細的案例比較分析,得出的研究觀點明確可信。
本文首先分析了“瀛洲學士圖”的創作來源,重點分析今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載元無名氏作雜劇《十八學士登瀛洲》的故事,以及界畫、漆盒螺鈿畫裝飾圖案等,認為其設計構思來源于文學與繪畫作品,但在藝術形式形成的過程中,主要又受到諸如界畫《宮苑圖》,以及元明漆盒所飾螺鈿人物故事畫的影響,形成較為固定的裝飾手法及構圖方式。本文選取了明代不同時期掩鬢、分析等金銀首飾中的所飾“瀛洲學士圖”,比較它們構成元素、人物表現形式、輔助紋樣等方面的細微變化,發現這一圖案由明代初期至明代晚期藝術形式的演變軌跡,認為明代早期掩鬢與分心所飾“瀛洲學士圖”構圖嚴謹,對人物、花草樹木等想象表現手法偏向于寫實。中晚期則構圖較為靈活,圖案中增加了云紋、松樹等祥瑞類輔助紋樣,并突出對騎馬學士的描繪,人物造型也變得夸張,這一變化主要是因為由于受到戲曲表演人物的影響,工匠們在創作時更為靈活,總體來看,這一圖式在藝術特征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具有由寫實性轉向裝飾性、圖案性變化的特點。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裝飾圖式在明代的流行性,本文還分析了常熟明程景和夫婦墓所出土一對金掩鬢,其上所飾“相如題橋”“蓮炬歸院”人物故事紋樣,正是參照借鑒了“瀛洲學士圖”的裝飾圖式,也說明了工匠對這一圖式的熟悉,可以將構圖因素中的一兩個情節稍做改變,從而轉換成另一個故事內容,設計出一幅新的故事情節的“學士圖”,以滿足雇主的特殊需要。
本文的亮點在于對“瀛洲學士圖”在明代各類工藝品裝飾中得以流行的原因分析,尤其是關于這一男性化的裝飾題材出現在女性首飾上的原因論述。這一圖式在明代能夠得以流通,其原因之一便是符合封建社會皇權政治教化的需求。在明代,不管是在諸如掩鬢、分心等貴族婦女所簪戴的首飾中,還是在面向大眾的牌坊中,都可見到“瀛洲學士圖”,可知不管是社會精英階層抑或是普通大眾階層,對這一圖案都是可以接受的。十八學士登瀛洲的故事一方面反映的是求學之人對高官厚祿、備受榮寵的錦繡前程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對圣恩隆眷及皇權政治的褒獎與歌頌。因此,其所包含的政治意義已遠遠大于圖案本身,它激勵著民眾一心向學,鼓舞著那些政治文化精英們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為國分憂、為民效力,同時也包含了帝王一展政治宏圖的熱切期盼與渴望。
流行的原因之二在于這一圖式的應景性,由于元明戲曲家對瀛洲學士故事的改編,如元無名氏雜劇《十八學士登瀛圖》,末了編撰成眾仙同往人間為太宗皇帝祝壽的慶賀喜劇,該題材在原有的美好祝愿之上又被賦予了增福延壽的吉祥寓意。所以這一圖式也適合應用于節日、生辰慶典的禮品包裝裝飾紋樣。本文為了論證這一觀點,列舉了重慶江北大竹林蹇義家族墓出土的“瀛洲學士”金掩鬢背后所鏨刻的祝壽頌詞,以及明代盛放禮品之拜匣、瓷酒罐等容器上所飾學士圖與瀛洲學士圖的相關性。而這一男性化的裝飾圖式之所以會出現于女性首飾設計中,正是因為在“皇權帝制”以及“夫榮妻貴”的封建社會體系下,普通婦女社會地位提高的機遇幾乎完全仰仗于夫君功名的獲得以及仕途的升遷。飾有這一圖案的金銀首飾或者正是夫君金榜題名之時,為妻子特別定制,抑或者由妻子本人定制,寄托其對夫君獲取功名的期盼之情。
總而言之,本文作者的最大努力便是意圖通過對明代首飾圖案中“瀛洲學士圖”的藝術特征及流行原因分析,為古代器物裝飾圖案尤其是人物故事類圖案的研究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從器物本身出發,更多的關注其所處時代的政治文化背景,關注其自身的特殊功用,關注其視覺性與功能性之間的關系,或者可以發現研究問題的本質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