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共同形成了璀璨的中華文明,當代語境要求我國進一步強化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實際調研和深入分析可以發現,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具有巨大的傳承意義,在我國文化事業的推進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發展。現今隨著經濟飛速發展,民間工藝品受到嚴重的沖擊。貴州地處西部,由于經濟、地理、歷史等因素,大量年輕人義無反顧的離開家鄉,去城里打工,造成了大范圍的傳統手工技藝出現了后繼無人的局面,這種狀況還在繼續。刺繡、雕刻、陶藝、銀飾等技藝已經出現了斷層現象,民間藝術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許多的問題與挑戰,形勢不容樂觀。在當代語境下,重新審視和關注傳統文化形態之一的民間藝術,認識其價值和地位,正是當前急需解決和探索的問題。
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在當代語境下全面加強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體現了我國政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充分尊重以及對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切實支持,同時也表明了我國政府在文化事業建設上的決心和毅力。
在當代語境下實現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必須建立在深入挖掘手工藝元素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實踐調研獲知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主要類型和藝術特點,并在我國的文化環境和文化背景下,對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進行廣泛宣傳,進一步展現我國的獨特文化魅力和藝術品格,豐富我國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隨著經濟、政治的不斷發展,全球化文化時代和全球化經濟時代已然到來,傳承和發展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將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
在當代語境下,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發展的局限之一是發展范圍的局限,由于地域的限制和環境的限制,導致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難以在全國范圍內和世界上被廣泛得知。基于此,在當代語境下要想實現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發展,必須拓展發展范圍,以下對其提出相關建議:
我國相關文化部門和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保護部門可以將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發展與校園教育相結合。青少年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實現文化傳承的后繼人選,基于此,可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中,合理融入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教育內容。例如,可在高等教育中添加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選修課程,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讓學生能夠在傳承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操作,親身體會,感知創作過程并獲得樂趣及成就感,逐步具備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基礎。加深對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和傳統技藝的感情和理解。另外,還可以“多彩校園·閃亮青春”為主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貴州少數民族手工藝大賽,通過前期網絡投票,對優秀手工藝作品進行評選,根據高校聯席專家評審團一致決議,推選出優秀作品入圍省級總決賽,最終由大賽組委會按照綜合線上競賽單元投票成績和現場決賽總成績,評選出大賽前三名。
實現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發展和傳承,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貴州少數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藝術自信,更能夠滿足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需求。可通過加強文化宣傳力度,進一步彰顯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文化優勢和地域特色,以下將對其進行分析。
當前,我國全面推進了民族旅游項目,有效地助力了脫貧攻堅工作,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可在民族旅游項目中添加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文化宣傳內容。現以“中國古法造紙藝術之鄉”——以貴州省黔東縣南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為例。近年來,石橋村榮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法國洛澤爾省鄉村旅游合作項目示范基地、貴州省第21個重點示范旅游景區、中國古法造紙藝術之鄉、貴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等榮譽稱號,2014年被國家民委授予“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石橋白皮紙制作技法是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之一,2006年被國家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由于其制作方法完全傳承自古代手工紙,故又稱為石橋古法造紙,其紙品被稱為石橋古紙,具有極高的旅游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石橋古法手工造紙是石橋特有的民族傳統工藝,從唐代中期開始沿傳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工藝保存傳承完好,被稱為我國現存的“活化石”,故石橋村還被稱為“中國國紙之鄉”,目前主要有四大類產品:一是書紙畫系列;二是迎春構皮苗紙系列;三是特種手工紙系列;四是傳統白皮紙。白皮紙成為貴州茅臺酒廠包裝用紙。其迎春紙系列成為國家圖書館、博物館指定用紙。 基于此,丹寨縣人民政府結合當地的旅游發展規劃,引導游客體驗貴州石橋白皮紙制作技法的操作流程,讓其獲知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獨特技法以及藝術造詣,擴大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推廣范圍,加強宣傳效果,實現長期發展和有效傳承。
文化事業的長期建設和文化傳承工作的持續發展,是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在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發展過程中,可從政策和資金兩方面對其進行有效支持。
就政策方面而言,相關部門應該積極地探尋貴州地區獨特的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分析其傳承內涵和傳承意義,并在此基礎上,設定相關保護標準,精細化制定保護內容,為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傳承營造良好的環境,打好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基礎。
就資金方面而言,可聯合當地的旅游部門和基礎企業,撥付部分資金對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發展進行支持,提供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品制作的相關用具和設施,強化發展動力,降低傳承難度。例如,在貴州蠟染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可結合當地的文化旅游資源,聯合文化保護部門,撥付部分資金,建立貴州蠟染傳承組織,負責教授和推廣傳統蠟染工藝。
總而言之,在當代語境下,促進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的傳承和發展,充分展現了我國對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的重視,可通過拓展發展范圍、加強文化宣傳、開展有效扶持,進一步增強貴州少數民族民間手工藝傳承和發展的動力。提高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增強文化自覺意識,加強對傳承人的扶持和保護,是當前各級政府重要的一項工作。“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了政府的義務和責任,加強政府的導向性,對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弘揚有著重要的指導和保障作用。相信這些豐富的民間藝術在國家及政府的大力保護與支持下,一定能發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