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衛國
(身份證號:321181197309040213,江蘇 丹陽 212300)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質量不斷提升,推動了城市化進程,這為建筑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此時,想要推動建筑行業更快更好的發展,應在現有基礎上,更加注重建筑衍生價值的開發。除了滿足單純的居住需求外,建筑還應適應舒適便捷、養生養老等方面的要求。低碳理念和建筑設計的融合正好符合這一趨勢,將低碳理念應用到建筑設計中,一方面可以滿足政府對建筑行業發展的指導政策;另一方面也符合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同時,低碳建筑設計還能夠大幅度的降低建筑廢物的產生,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建造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實現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和諧。
土木建筑工程應用到的資源種類較多,為了保證建筑工程施工過程的環保性,一定要對土木建筑工程中的相關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如水資源管理、電力資源管理和原材料管理等。水資源管理不僅能夠節約用水,還能夠對建筑施工中產生的廢水和污水進行處理和循環利用,進而實現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電力資源管理要注意施工設備的節能環保,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施工過程中,任何一種資源的浪費都可能造成相關的污染,要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技術,進而實現資源的最優化管理。
在新形勢政策的扶持與推動下,各行業的發展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這在很大程度上夯實了國民經濟基礎,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由于各基層政府在加大經濟建設力度的過程中,造成能源無節制損耗,生態環境污染惡化。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將低碳理念融合到建筑設計領域,可以減少碳排放量,避免溫室效應,進而緩解能源危機與生態環境污染,加速生態文明建設。
低碳建筑設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雨水的循環利用和水污染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土木建筑施工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和廢水,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所以,要在施工現場設置排污設備,廢水和污水要經過集中處理之后再排放,這樣做不僅能夠減輕環境污染,也能夠實現水資源的重復利用。
最有效的方法是“被動式設計”,例如:根據日照時間和方向來確定建筑朝向,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以減少使用人工照明;提高建筑的保溫隔熱性能,減少冬季熱損失和夏季高溫影響;合理設計建筑結構,利用自然通風來凈化室內空氣并降低建筑溫度;另外也可以利用具有熱回收性能的機械通風裝置等等,都可以達到減少能源需求的目的。
基于低碳概念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低碳材料的合理應用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點,它能夠將建筑低碳環保的特征完美的展現出來。在建筑行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建筑材料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現階段,建材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種類繁復的材料。
二線控制系統和BAS系統都是節能效果非常顯著的照明系統。二線系統是獨立運行的照明系統,BAS系統將照明作為BA設計的一個分支。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勢,一種具有獨立運行的特征,能夠對場景和亮度進行自由的調節,適用于使用功能比較高的地方;另一種是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適用于空間比較大的地方。
由于土地資源稀缺,供需關系失衡,絕大多數建筑工程設計都會優先考慮空間設計問題。將低碳理念融合到空間設計環節,可以滿足居住者對空間的實用性需求與健康性需求。隨著生態環境污染的惡化,可利用空間銳減,而空間環境中的光污染、灰塵污染與噪音污染,也會在不同程度影響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
太陽能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自然資源,也是利用率最高的能源,它主要是通過半導體界面的應用,實現對光能的直接轉換,并將轉換后的電能與太陽能熱水器等系統進行共同應用。不過在實際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對樓頂、墻面、窗戶等部位進行集中考量,把握好整體性特點,在住宅中使用太陽能集熱器則主要用來為用戶提供熱水。
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整體協調性是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目的是為了營造系統和諧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整體形象。因此在進行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工作時,應該重視建筑物與其周邊環境的協調性,盡可能的實現二者的有效融合。
智能系統設計和應用能夠在建筑設計滿足規定要求的基礎上,對建筑相關設備實施優化處理,提高設備運轉效率,降低設備運行中產生的能耗。同時,智能系統設計也為低碳環保設計理念的融入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先進技術的合理應用,可以對建筑中產生的廢水、、廢氣予以嚴格把控,加強污染物質的處理效果。
綜上所述,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相較于傳統建筑設計無論在成本、節能降耗、環保等方面均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因此我國應加強低碳理念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推廣,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