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北票市委黨校,遼寧 北票 122100)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2018年下發的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意見,為我市少數民族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機遇。北票市現有馬友營和涼水河兩個少數民族鄉,共有15個村、136個村民組,少數民族人口35431人。近年來,我市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經濟社會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民族同胞團結友愛,民族團結事業不斷發展,但與其他少數民族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站在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如何做好民族“特色”文章,促進少數民族鄉村振興發展就成了必須破解的時代課題。為此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鄉村興,首先是產業興。要充分挖掘我市少數民族村資源、生態及區位等優勢,找準切入點,大力培育主導產業。馬友營蒙古族鄉顯著特點是土地多,礦產資源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條件和當地種植歷史決定了該鄉應大力發展以辣椒為主的主導產業,積極推廣辣椒新品種栽植,擴大新品種栽植面積,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著重規范以辣椒專業批發市場為中心的商貿園區,形成以辣椒產品銷售為主的農產品集散和中轉園區,從而切實帶動地方特色經濟全面發展。
特色鄉村要做足“特”字文章。針對民族特色不明顯等問題,應組建蒙古族文化研究協會,進一步研究發掘、收集、整理民族文化藝術圖標和民族特色建筑符號,為民族村寨文化保護及維修裝飾提供科學依據與文化藝術素材元素,指導民族特色村建設和特色歷史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復工作,著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要依托民族特色發展休閑旅游業,尤其是民間民俗文化,它可滿足游客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因此政府要把少數特色鄉村建設融入到全市大旅游規劃這塊盤子中來。一要因地制宜保護開發古村落。各民族村要充分利用獨特的地域優勢,借助高鐵開通的有利時機,形成擁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旅游產品,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涼水河鄉周家溝村沙卜臺溝老村的建筑風格主要以石頭、石板為主,具有石頭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應充分發揮沙卜臺溝處于成熟旅游景區附近的優勢,堅持古村落小規模特色開發與大區域聯合開發相結合的原則,積極與白石旅游、高速出口的濕地公園、天鵝湖景觀聯合開發,利用古村吸引游客,利用完善的設施服務游客,利用優質生態資源讓游客真正接觸到古村落、藤蔓、石板路、溪水、叢林,更好地感受原生態的老村,從而帶動鄉村全域旅游發展。二要打造民俗特色風情游。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努力挖掘蒙古族濃郁的民族習俗。我市蒙古族鄉目前依然保留著蒙古族拜年、婚俗、飲食等傳統文化習俗,特別是蒙古族過年的風俗依然延續,在居住方面老式海青房還依稀可見,從各個方面體現著北方蒙古族的特點。建議民族鄉要依托這些民俗特色,蒙族風情,生態農業,結合北票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與特色建設包裝項目,并把項目經營納入全鄉規劃之中。如星級農家樂“如意山莊”現已初具規模,下一步應支持其做強做大,通過舉辦烤全羊、品粘豆包、住蒙古包等特色活動,打造民俗特色風情游,讓游客感受到獨具魅力的蒙古族文化,吸引外地游客慕名前來觀光旅游。
政府要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民族集聚村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打造宜居鄉村、旅游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水泥路組組屯屯通,通訊網絡全覆蓋。要切實保留少數民族特色,修繕保存古物古跡,結合蒙古族特色,在村民墻體繪制民俗圖片、宣傳標語等,達到少數民族民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統一;在鄉村美化方面,在主干道兩旁栽植風景樹、安置路燈,使鄉村公路真正意義實現硬化、綠化、亮化;在鄉村環境衛生方面,通過采取安放垃圾箱、設立保潔員、組織志愿者活動等方式,逐步達到常態化,夯實優美鄉村發展基礎。
少數民族鄉村發展說到底需要資金支撐。無論是幫扶貧困戶,還是開展扶貧脫困系列工作,均需要資金支持與投入。當下要緊抓鄉村振興的重要機遇期,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我市財政實際,改革原有財政管理體制,完善對民族鄉村的差別化支持政策,出臺《關于支持民族鄉村經濟振興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對民族鄉的若干政策和財政支持。差別化的政策必將助推和加快民族鄉脫貧步伐。
少數民族特色鄉村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整合資源,形成幫扶合力。要把特色鄉村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小康村創建活動、與民族文化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與民族旅游經濟開發等結合起來,以特色村建設為平臺,以美麗鄉村建設和旅游產業發展項目為載體,統籌安排,積極推進。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民族經濟建設,變主導為引導,變“獨角戲”為“大合唱”,聚集社會人力、物力、財力共同建設,并充分調動干部群眾建設特色村的積極性,共同努力推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建設。
我市民族鄉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地域優勢,具有發展民族經濟的良好基礎。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以“政策洼地效應”吸引具備實力的外地客商來我市民族特色鄉村投資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