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芙熔
(江西省龍南市實驗小學,江西 贛州 341700)
心理學認為,一個正確認識的獲得,總要經過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反映在教學規律上,學生要獲得知識和提升能力,也需要經歷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每節課之后有練習,為何還要開設練習課?--為做好“點與面之間的有效過渡”而架設的橋梁。
首先層次分明。有易到難,有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體現坡度。層次性訓練有利于暴露差異,以便調整教學的針對性。其次形式多樣,通過設計形式多樣,富于變化的習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加強知識的應用性和開放性,培養靈活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最后富有彈性,分量要適中,不同的面兼顧,能夠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發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的收獲,共同提高。
作業設計:圓周率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作業反饋: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圓周率的發展史,以數學日記、數學小報等多種形式表達。
一次簡單的作業,一次不簡單的經歷。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了解了圓周率的研究發展史,認識了很多數學家,感受到數學家做學問的執著,數學智慧為數學的研究帶來的方法變革。以小見大,感受數學魅力,對數學的美好情感自然升華。
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主要表現在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創造性、概括性和邏輯性也開始得到發展。因此在特色作業設計上主要以想象型作業、探究型作業和競賽型作業為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理念,以數學思維導圖、數學日記、數學手抄報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性作業為載體,實現課內與課外結合,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后,完成了一次拼貼畫的創新作業。學生在有趣活動中學習數學、在快樂的玩耍中學習數學、在生活實踐中用數學,有效地發展了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素養得到持續發展。
科學性是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必須著重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白鳂I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認識規律,符合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發展科學能力的規律,題目的編制甚至排列都要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題目的內涵及其表述要做到科學、準確?!鳖}目的數量要適當,數學作業過多或者過少,都不可能達到良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尤其過多的數學作業使學生產生畏難與厭惡情緒,嚴重影響他們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其身心健康。數學作業中題目的排列應有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數學作業既要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相符合,可以滿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又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潛能,并有助于其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體驗等。
圖形的旋轉,只需要設計兩道提便可以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一是看圖填空“這個圖形繞(O)點,順時針旋轉了90 度”。二是請畫出這個三角形繞A 點逆時針旋轉90 度后的樣子。第一題考查學生能不能看出一個圖形是怎樣旋轉的,第二題考查學生自己會不會旋轉。既有順時針,又有逆時針;既有看,又有做:既有想,又動手;既有知識,又有能力,而且針對性特別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數學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挖掘數學中可探究的素材,教師要有一顆數學的大腦,設置有一定難度而通過努力又能解決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數學,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把學生推向思維活動的前沿。探究研究性作業意在精密聯系教學內容,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或合作討論為作業主要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去動手動腦,在觀察、調查、假設、實驗等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中明理,促進了對數學的理解,讓學生的思維更具開放性和敏捷性,發展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