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熊家 王莉
(湖北文理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一)襄陽市現狀概述。襄陽作為華中腹地的山水名城,有著2800 多年的歷史,并于1986 年被國務院認定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城墻始建于漢,自唐至清多次整修,現基本完好,樊城保存有2 座城門和部分城墻,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眾多的英才,為襄陽留下了大量的名勝古跡:鄧城、鹿門寺、夫人城、隆中諸葛亮故居、綠影壁、米公(芾)祠、杜甫墓等。襄陽還是內陸地區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樞紐,借助于四通八達的交通地位和漢江水運資源,成為南下和北上物資集散地,區域經濟發展中心,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
(二)城市雙修理念概述。城市雙修理念包含城市修復和生態修復。城市修復是城市定期對古城破損的維修,公共設施的檢修,增加公共空間,老城區的改造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修復措施保證城市健康的運轉機制,使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城市化帶來的福利。而生態修復是指系統有序地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植被,利用科學技術手段使生態系統恢復自我凈化、調蓄徑流、生物降解等功能,最終修復整體城市生態系統的功能。
(一)優化城市功能結構
1.完善基礎設施。歷史文化名城物質空間環境的保護,不能夠只針對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建筑或要素進行相應保護,而忽略其他物質空間環境要素的存在,特別是城市的基礎硬件設施,對于保障人民的生產生活的發展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襄陽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交通擁擠;狀老舊小區供水管網、雨污水管網管徑偏小、壓力不足;電力通信架空線架設雜亂,棚戶區光纖寬帶配套較差;環衛防災設置不足等問題。根據以上問題開展有針對性地修補工作:襄陽主城區部分路段交通擁堵嚴重,在考慮城市路網改造的同時,可提倡“綠色出行+公交優先”的政策引導,完善公交線路網,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輻射面,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2.營造多元開放空間。“城市修補”強調營造公共開放多元空間來改善城市功能布局,隨著襄陽近年來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的建設,城市中公共空間有所增加,但仍滿足不了市民對公共空間日益增長的需求,仍存在公共空間較少,空間較閉塞或混亂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以“城市修補”為指導理念,營造和開發公共多元開放空間,改善古城區的整體空間結構,為襄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集聚文化內涵與特色,吸引游客游覽,同時優化城市功能布局。
(二)促進城市生態修復
1.打造生態品牌,推出生態名片。山水是襄陽最亮麗的名片,生態是襄陽最大的資源。襄陽可以依靠優美的山水資源來打一套組合拳,構建城市生態名片。可推廣襄城區水稻直播技術,提高水稻機械化水平,實現水稻生產的新型化標準化、規模化;用環保安全生物工程措施來代替化肥農藥,降低污染;還可推廣使用碳酸鹽巖等微生物水泥,通過微生物學來加固混凝土,阻止重金屬離子進入土壤和植物的根莖葉以及進入人類體內。通過各種生態修復措施,保護襄陽的優美山水資源,打造獨屬襄陽的生態名片。
2.修復漢江水系,營造生態廊道。漢江既是襄陽的母親河,也是襄陽重要的自然山水要素。可通過退耕還林、退田還濕、取締采砂、景觀綠化、建設生態監測站等措施實現漢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修復。同時關停搬遷漢江流域沿岸地污染企業、非法碼頭等,修復漢江襄陽段水質質量;修復魚梁洲沙洲生態體統,并對其進行景觀規劃,構建沿江河生態廊道;漢江襄陽段禁捕退捕,修復漢江襄陽段物種的豐富性等方式。
3.織補綠地系統,創建城市綠色空間。襄陽城市綠地系統可通過綠道、綠心、綠量、綠網四個部分進行修補,連點為線、由線及面:完善城市基礎綠道網絡體系;合理布局城市公園、綠地廣場、城市濕地等“綠心”;加強屋頂花園、高架橋等垂直綠化,增加城市總體開放空間和城市特殊空間“綠量”,從而創建舒適、宜人的綠色空間。
(三)深入挖掘與利用人文資源。通過組織特色民俗活動,促進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活躍古城氛圍,為古城增添文化氣息,為人們植入人文記憶,加深人們對歷史傳統和民族特色的認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愛好者和繼承人提供一個文化平臺,使其可以在大眾的面前展示襄陽文化特色,促進不同區域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促進更多的人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保護中來。同時通過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人們之間進行交流,促進社會民族特色活動的展開,促進襄陽特色文化宣傳,吸引其他相關人才的引入,推動襄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數量多、分布廣,且都具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2015 年“城市雙修”理念的出現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襄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更新為例,分析了“城市雙修”念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結合的可能性以及側重點,并以此為前提提出了在“城市雙修”理念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優化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