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銜
(佛山市禪城區怡東小學,廣東 佛山 528000)
在開展音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核心素養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具體的育人目標,在組織音樂授課的過程中,通過教法的創新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觀念、聯想思維、審美能力和實踐表現力等。因此,在核心素養目標導向下,音樂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生本觀念,并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對音樂課的具體授課方法和活動載體進行有效創新。
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環境下,關于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組織與規劃,就目前來講還存在著一定問題。在開展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對育人思想缺乏一定的創新性,對學生審美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優秀品質培養缺乏思想重視。在具體的教法應用上也比較單一和落后,單純圍繞音樂課程內容進行硬性灌輸和講授,是導致學生審美思維因此而受到明顯局限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音樂學習品質。因此,在今后作為音樂教師需要深入分析目前在授課活動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具體的育人舉措上進行科學探索。
在核心素養的目標導向下,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文化觀念有效培育[1]。并在組織音樂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借助先進載體進行語文資源有效整合,從而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并在參與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觀念。比如說,在針對《多彩花窗 與樂共賞》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則需要以端正學生文化認知為目標導向,通過網絡載體搜集相關的文化素材,為學生介紹嶺南傳統花窗文化,展示滿洲窗的素材,然后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知識儲備的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在組織音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核心素養思想導向下的聯想思維培育要求,并在授課環境方面著手進行合理創新,讓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條件,從而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想象和思考,加深對基礎音樂文化內涵的理解與感悟。在情境設置的過程中,作為音樂教師需要有效開發多媒體所具有的助學功能,直觀展示和播放《天鵝湖》的視頻和動畫,帶領學生欣賞《天鵝湖》的芭蕾舞劇。并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通過大膽想象和賞析,來加深對音樂藝術內涵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就相對應的民間傳說和免俗文化加深理解。
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強調小組合作思想貫徹[2]。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具體的音樂作品進行深入賞析,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思維,也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團隊意識,在今后參與音樂課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有效利用所掌握的音樂文化底蘊和基礎知識進行深入探索與賞析。比如說,為了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合作賞析條件,教師組織學生共同針對《步步高》這一首廣東音樂進行自主賞析。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所傳遞的情緒,然后在小組合作的氛圍中進行有效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念,從而實現情感教育深化落實。
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開展音樂授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強調實踐活動有效開發[3]。讓學生能夠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體驗,并在情感方面獲得有效的共鳴。比如說,教師為了讓學生對滿洲窗形成更加深刻、全面的認識,則可以將《圖蘭朵》有效地引入到音樂課堂上,并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實踐調研的方式就其中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內涵,和音樂風格與藝術特色進行深入發掘與分析。之后,積極開展實踐表演活動,讓學生以多種方式完成歌曲演繹,促使學生在實踐參與和表演的過程中有效內化和吸收相關的音樂文化內涵。
為了讓學生在嶺南文化領域獲得較深的學習造詣,在核心素養的目標導向下,教師需要關注創新活動的有效組織。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所掌握的滿洲窗文化內涵,以及多歌曲藝術風格的認識,針對具體的音樂作品進行創新演繹。圍繞《茉莉花》進行音樂元素分析,然后與《圖蘭朵》進行有效融合,實現中西方有效融合,促進民族音樂文化實現創新性發展。
結論:依前所述,在開展音樂授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關注核心素養培養所提出的全新教學要求,深入分析目前在音樂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具體的育人手段進行動態調整。在組織授課的過程中,需要加強文化資源整合,構建直觀情境,組織合作賞析,讓學生在多元活動參與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審美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在音樂藝術領域的綜合探索與賞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