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
(同江市第二實驗幼兒園,黑龍江 佳木斯 156400)
當代社會,各行各業對于“創新”都是十分渴求的。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創新性的人才。孩子是的祖國的未來,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將每個孩子的潛能發揮出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美國學者史蒂芬利漢斯說:“在2——6歲這一階段,是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一階段沒有及時激發培養,在今后的生活中將很難在激發培養?!?[1]
充分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通過對在園幼兒美術活動的觀察,進行研究和討論怎樣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打破孩子對事物已有的定勢思維。并找出有效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方法。通過查找文獻等研究方法,在幼兒園進行日常美術教教學活動時,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培養幼兒創造力,使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對幼兒的創作要給予充分的積極的作用。
美術活動中的物質環境是指在此活動中能夠讓幼兒充分進行美術活動的環境。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許多美術活動的機會,為幼兒準備豐富的工具材料,如畫紙、彩筆、顏料、彩紙、馬克筆等,還有一些廢舊材料,如廢報紙、紙盒、瓶子、一次性紙杯、碎布、紐扣等,一切能夠使幼兒進行美術活動的安全材料都可以作為物質環境。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自由和安全的心理環境是發展幼兒創造力的必要條件。心理環境是指能促進幼兒產生創造意識、激發創造動機、豐富創造情感、啟發創造想象的諸多原因的綜合,心理環境往往比物質環境更重要。[2]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給幼兒較多的自由想象的時間和空間,當孩子亂涂亂畫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否認他們,要積極及時的感知到孩子的創意并進行有效的回應,鼓勵孩子大膽想象,激發孩子美術創作的興趣,讓他們在自由愉快的環境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些都是幼兒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前提。
想象力不只是幼兒對事物的聯想,也包含幼兒對事物的幻想與想象。在進行聯想創作時,要注意教師不應直接命題,所提供的簡單圖案要有變化,不應過于統一。如教師在畫三角形時,應在不同質地的紙上畫不同大小,不同位置的三角形,這樣幼兒會聯想到不同的事物。
1.趣味性
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經常能表現出來積極的參與興趣和熱情,幼兒的這種渴望表現的情感大多來源于教師和成人的積極鼓勵和引導、支持和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活動的時候,所選內容要吸引幼兒,讓他們產生興趣,并體會到樂趣。
2.可操作性
幼兒的美術活動是將所有感官肢體并用的操作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美術教學中的選材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在此基礎上適當調節難易程度,讓所以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教師要明確自己在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常識不同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幼兒在美術活動過程中鍛煉動手操作能力,不斷進步。
3.審美性
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要考略內容的藝術性和幼兒的接受程度,對美的感知要從小培養,雖然幼兒年齡小,但時他們也能用自己獨有不能的方式來表達、表現美,所以忽略對幼兒進行藝術的培養。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幼兒從身邊的事物觀察起,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美和大自然界中一切美的環境美的食物等。
4.靈活性
選擇的活動內容是否合適,關系到幼兒對情感的表達和技能的表現。教師不能規定幼兒畫什么,要讓幼兒自由發揮,展現自己的創造力。所選的活動內容要考慮到幼兒年齡特點、對美的感受能力與表達能力,也要根據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等差異,靈活地選擇教學的內容。并且教師要做到充分尊重幼兒的創作和想象,讓要幼兒樹立對美感的自信心。
多種多樣的活動表現方式會激發幼兒的創造力,為幼兒的想象提供條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又要調整不同的操作方式。
小班: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沒有繪畫的經驗,還不能將所想或所見的形象畫出來。在小班這一階段,主要培養孩子對美術活動中繪畫的興趣,掌握正確的繪畫技巧,讓幼兒感受繪畫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
中班:在小班的基礎上,逐漸擴展繪畫的材料,并能正確使用他們。學習用各種線條表現物體,感受繪畫的樂趣。如:折紙、主體畫、吹畫等。
大班:通過小班和中班的繪畫學習過度,幼兒能獨自根據主題和自己的想法,用多種材料和技能完成繪畫。針對大班幼兒的繪畫,老師應從色調、格局布置等來要求。在繪畫過程中,讓幼兒自由想象發揮,體驗創作繪畫的樂趣。如:想象畫、水彩畫、拓印畫等。
教師要將技能培養和創造力培養相結合,不能只注重技能技巧的培養。幼兒學習孤立的在學習繪畫技,是要和創造力的培養整合起來的,拋開創造力單獨談技能是片面的。我們不僅要引導幼兒學好美術技能,更要大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用心地畫,創造性地表現內心的情感和對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