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妮
(南昌市青新小學,江西 南昌 330029)
在21世紀初期,我國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是自新中國1949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最全面、最深刻,也將是最有影響的一次課程改革。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各位學者不斷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語文是一個人文性的學科,不難發現,我們在學習語文的時候主要是學習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字詞,還有文章的主旨。由此可見,情感的學習在語文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小學語文老師要“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從孩子的小時候做起,培養他們閱讀的情感,讓他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正確人生觀的引導下,去生活,去學習,為社會做貢獻,做新時代的小學生,為他們能夠擁有美好的未來奠定基礎。
語文文字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能夠把我們帶進當時的生活場景,去與作者對話,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陶冶我們的生活情操。然而這些閱讀的優點,如果小學語文老師不告訴學生的話,他們是體驗不到的。為了更好的陶冶小學生的情操,老師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第一點、在教材中不斷挖掘感情色彩,讓學生找出體現情感的句子,反反復復的讀,做到心領神會。第二點、在閱讀教學中要與小學生的成長經歷與生活結合,老師要在教室里觀看學生們的行為,找出小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為,以此作為教學的例子,融入課文中的情感因素,不僅能夠讓學生改正錯誤,還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原文內容。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涉世未深,并沒有過多的與社會接觸,一直生活在學校這個象牙塔里面,內心非常的純潔。然而,一但同學們開始接觸電子網絡,就會變得不再“純潔”,互聯網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快,魚龍混雜,有好的信息也有一些不良的信息,小學生們往往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被外界污穢的信息所干擾,甚至影響他們學習,比如小學生們在看一些短視頻的時候,就會去刻意模仿他們,如果模仿的是一些不良行為,那會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小學語文老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教學,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如何掌管好自己的情緒,如何正確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小學語文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指路燈,能夠起到學生引路人的作用,甚至對學生三觀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學生平時學習接受精神洗禮的主要途徑是教材,所以老師要盡最大的努力去不斷發現平時所學教材的精神內涵。
在當今社會里,本科生隨處可見,但是他們往往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人際關系的培養。這是中國之前教育的弊端。現在,在教育改革的指導下,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人際關系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之所以強調表達能力,是因為當你和別人接觸的時候,你所表達的語言能夠影響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尤其重視小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例如在《商量》一課的口語教學中,我先告訴大家商量的含義是什么,然后問問學生在遇到什么樣的問題的時候會用商量的口吻和別人說話,緊接著我會讓小學生跟鄰座的同學組成小組,每一個組確定一個商量的主題,然后小組成員把商量過程中所說的話全部記錄下來,告訴他們在商量的時候應該用什么詞語表達最為確切,最能讓對方接受你的要求。在這個口語教學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讓小學生的知識不再匱乏,還能夠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變成能言善語的會表達的好孩子,還可以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增進雙方的感情。最重要的是,在表達內心想法的時候,還能夠流露出自己心中的感情,與他人進行心與心的溝通。
如果僅僅靠讀書來讓小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話,那么教學會感到步履維艱。因為小學生生活體驗很少,生活經歷不足,所以他們并不能夠通過視覺神經來把文章的文字內化成特定的思想情感。老師在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進行調整。下面我以實際教學經驗為例:在講《找春天》這篇課文的時候,僅僅讓學生不停的閱讀文章中的春天的景色以及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植物,他們無法體會到春天的生機盎然。如果組織班級里面的同學走出課堂參加春游的話,那結果會讓你意想不到。在組織春游的時候,小學生們都做好了十足的準備,精力充沛,老師在看到小學生對自然世界充滿如此強烈的興趣的時候,要趁機引入教學內容,讓小學生用自己的手去觸摸含苞待放的迎春花,用嗅覺器官感受泥土的芳香,用視覺器官欣賞春天的盛宴。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等能力的關鍵所在就是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因此作為合格而且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思想,進而培養出更多健康快樂的小學生,讓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發展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