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受制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書本上深奧和抽象的政治概念,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政治的信心和興趣,學習時事政治可以接觸社會,使學生對于社會時政信息產生好奇心,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感受到事實政治的實用性。拓展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層面與發(fā)展。
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與時事政治相結合的高中政治相關命題有著明顯增加,通過當下的時政熱點作為材料,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分析,從而考查考生對于課本內容與時事政治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洞察力,在這樣背景下,更能凸顯出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以外,關注時政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各種信息途徑魚龍混雜,而學生還處于心智不成熟的階段,對于錯綜復雜的信息缺少理智的判斷。時事政治教育可以作為學生走出學校,接觸社會的橋梁,將時政教育融入高中政治教學當中,能夠使學生將已經學到的政治信息與實踐相結合,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面對社會問題和矛盾時有自己的分辨能力。
在當前的教育時代背景下,高中教師擔負著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任。從教學實踐來看,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加之各方面獲取的信息量日漸豐富,知識日漸更新,隨之對政治教師的要求也日漸提高。政治教師的任務是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作為高中政治課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增加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多關注時政信息和當前國際形勢。在提高自己政治素養(yǎng)的前提下,同樣要提高自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一個非常神圣的職業(yè),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日常教學當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發(fā)揮模范表率的作用。
1.課前引導學生搜集相關時政信息。在進入新課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們針對新課程內容搜集相關的時政要點,進行切入教學,可以在課前引起學生對本課程的好奇心,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同時提高了學生對于時政信息的關注,在搜集的信息當中整理出課本的要點信息,激發(fā)同學們的求知欲。
2.課上學習,引入時政信息進行思考。高中政治課程中有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比較抽象和難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學習起來非常困難,枯燥無味是學習政治最常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引入當下時政熱點和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同時結合課本內容介紹,帶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討論。分析所有國際社會組織所產生的原因以及存在的意義,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事件產生思考,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3.課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時事政治。教材上所表述的內容是一個總的概括,其所延伸出的內容除了在課堂中教師所補充的案例是遠遠不夠的,要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發(fā)現時事要點。現在是多媒體的時代,根據多種媒介我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國際政治和動態(tài),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美國總統(tǒng)大選等。“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中學生通過了解身邊的政治生活,并且與課本內容進行結合,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加深了自身對政治生活的印象。
4.組織時事政治分享會。在課余時間學生們可以將自己搜集到的時事政治信息進行整理,并結合課本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在班級內以演講的形式進行分享,在此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于課本信息的印象,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口才能力。
綜上所述,時事政治教育與高中政治教育相結合是符合現在新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政治生活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知識上,而是應該與時俱進,從時事新聞中了解國家大事,增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聯系社會實際,能夠正確分析社會中做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教育的水平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