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著重學習的一個重要科目,英語故事教學是正在不斷進行開發的一個新區域,英語教材中的故事由單詞、詞組、短語等組成,這些知識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通過用故事的方式將這些知識向學生講解出來能夠讓他們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此來訓練學生們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和英語語法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素養。
故事教學的方式是小學生這個年齡段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學符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學習需求,尤其是連環畫形式的故事,更是讓學生們激發出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四年級的小學生要學習的英語知識相較于以前會更多,也比較難,所以,為了讓學生們能夠讀懂教材的內容,老師通過故事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的心理去探索故事中的知識,從而促進他們的素養得到提高。
在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以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這些能力又正好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們重點需要培養的能力,所以英語故事教學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們的整體素養的培養和提高。
故事教學中,學生們被生動的故事所吸引,能夠專心致志地閱讀課文,他們的閱讀能力會相應地有所提升,而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老師讓學生們對課文自行閱讀幾遍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情景模擬,比如外研版小學四年級英語教材中Module3 Unit2“What is the elephant doing” 的Listen and say 板塊中,老師可以讓小組之間選擇角色進行分配,然后進行朗讀,為學生們提供更多閱讀和朗讀的機會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情景教學的角色扮演之外,老師還可以根據教材中的一些和學習目標有關的話題,讓學生們展開自己的想象編寫一些對話,自己寫一個英語小故事,分享給其他的同學。
在故事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和掌握了關于英語語法和段落的知識,但是一般的故事除了能夠展現知識,還會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課程的結尾還要讓學生們學會自己思索,思考他們自己在故事情節中受到了哪些啟發。可能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想法不同,和真正的主旨之間也很有不同,老師要在傾聽學生的思考之后,引導他們的思想向著真正的主旨靠攏,使得學生們的思想品質方面得到提升。
英語故事教學的過程中要有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例如,外研版小學四年級英語教材中Module5 Unit1“Can you run fast”中,學生們在之前的英語學習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運動的詞匯,比如play basketball、jump 等,因此,學生們在學習和掌握本單元的重點詞匯“run fast、jump high、jump far”等的時候就會更加容易一些。老師在向學生們講解了關于“can”這一詞匯的語法知識之后,可以鼓勵學生們用“can”和自己所熟悉的運動單詞或詞組進行造句。
綜上所述,學生的素養的培養任務任重道遠,小學綜合素養的具備對于他們今后適應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個人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老師要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不斷進行創新,爭取做到學習文化知識和提高整體素養綜合發展。對小學英語故事的教學,是學生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向學生滲透培養綜合素養的重要方式。老師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機會,組織一些活動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老師們要積極抓住這個機會,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利用小學階段這個關鍵時期,充分運用英語故事教學的方式,努力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