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貝貝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五十三團中學,新疆 圖木舒克 84390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人才培養需要遵循的重要準則,初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也是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素質提升,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道德與法治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純理論的政治學科,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死記硬背的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僅僅是為了在筆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性,只一味填鴨式灌輸教育,難以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價值。如果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功滲透至道德與法治課程則可以豐富該學科教學內容,為其增添更多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的知識點,為其教學鋪設一條新道路,有利于增強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他們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對于父母和教師的依賴性逐漸降低,開始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身的行為準則,同時他們也開始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審視世界,這個期間正是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于此同時,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界定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學歷和能力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素質也成為重要內容,因此,借助道德與法治課堂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是非常必要的。借助社會助于核心價值觀的融入能夠加深教育深度,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是教學工作開展的關鍵和核心人物,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融入社會助于核心價值觀,學科教師一方面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全面把握教材內容,加強自身核心價值觀念提升,進而合理規劃課程資源;另一方面,教師還要不斷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出現的各類問題總結反思,累積更多教學經驗,進而更好地促進兩者之間的融合。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具備創新開放意識,能夠積極參與教研溝通會議,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技能,深刻把握教學目標,科學規劃教學內容,逐漸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學科教師要在教學目標中納入人文精神,知識和技能、價值觀念以及情感和態度是新課標改革下課程目標設置的重要內容,因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設計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授相關文化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對其價值觀念科學塑造,培養其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其次,學科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中納入人文精神,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至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本中蘊含的人文資源,吸收內化,加強學生人文精神培養;最后,學科教師還要在教學方法中納入人文精神,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換位思考,進而建立更為科學的價值觀。
道德和法治從本質上講是一門實用型學科,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僅局限于課堂講學,還要結合一定的實踐活動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第一,教師在完成基本的課本知識講解后,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實踐機會。社會實踐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具有較高的吸引力和現實感,是推動學生價值理念轉化的重要橋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社會,接受社會洗禮,進而逐步改善自我,形成社會主義價值觀。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現階段,初中生普遍思想活躍,活潑好動,因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寓教于樂,比如各個班級可以組織觀看愛國影片,紅歌演唱會、朗誦會、報告會等活動。第三,聯系教育實際組織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社區、農村開展相關調研考察和社會服務工作,進一步強化學生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我國國情,增加社會閱歷,進而真正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總而言之,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有利于豐富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而且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健康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有效滲透,要注意加強學科教師素養提升,創新學科教師教學理念,加強學生實踐學習,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全面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