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
(江蘇南通海安高新區海南幼兒園,江蘇 南通 226600)
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主要場所,對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意義深遠。而幼兒期的孩子身心正處于發育階段,思維更加直觀,朝著具體化方向發展。結合學前教育改革要求,校園處處都是課程內容,加強幼兒園校園文化和課程建設,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幼兒園校風校貌,在環境的熏陶和影響下,令孩子可以感受美和欣賞美。同時,還可有豐富游戲活動資源,促進孩子在享受游戲樂趣的同時高效學習,促使孩子的素質能力發展。
我國自古以來十分注重學習環境的建設,如,孟母三遷,正是為了創設良好的、優良的教育環境,促使幼兒可以身心健康成長。幼兒園也要注重教育模式的優化創新,選擇幼兒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而校園文化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與課程建設有機整合,有助于幼兒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下,保持持久學習興趣,高效學習知識,切實提升幼兒教育教學水平。
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有著積極作用,這就需要幼兒園在教育管理中,高度關注特色校園文化的塑造和建設,圍繞學校發展目標、育人目標來統籌規劃,通過校園文化與課程建設,開發更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推動課程游戲化發展,為幼兒教育質量提升提供支持。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新時期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無論是在學前教育階段、中學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都需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和營造,力求為學生創設有助于學習和成長的環境,通過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學習態度,為學生后續學習和發展夯實基礎。基于此,幼兒園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來完善學校制度,加強校園環境和校本課程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動態創新優化。如,幼兒園的布局設計通常是結合學校定位和校園文化進行,而辦學思想決定這校園文化,應結合名人、社區歷史和學校周邊環境全面分析下,方可保證幼兒園定位合理。
校園文化和課程建設之間聯系密切,幼兒園的課程建設主要朝著游戲化方向發展,此種形式更加契合幼兒的天性,在游戲中學習,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目的。而課程游戲化,則需要豐富的教育資源支持,用于組織多樣化的游戲活動,幼兒園處處都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應高度關注校園文化的課程性表達,融入到游戲活動中不斷豐富和創新,為游戲化教學質量提供堅實基礎和保障。學校可以結合學校章程,組織全體職工來提煉辦學精神思想,塑造良好的校風、學風和校訓,打造更具特色的學校文化。當前已經有很多幼兒園號召教師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多樣化表達中,創作學校標識、校花和校樹等,將創意與學校特色有機整合,促進優秀的校園文化弘揚和傳播。
學校領導需要高度關注課程建設和校園文化之間的關系,從整體角度來規劃各類活動,圍繞校園文化主題和學生需求,組織內涵多樣和特色鮮明的校園活動,借此令幼兒在激發學習興趣,在實踐活動中來學習知識和切身體驗,相較于課本學習效果更好。校園文化建設是一種隱性的課程資源,包括校園走廊、墻面、運動場、花壇和教室等,均可以成為課程資源,合理布設文化學習氛圍,潛移默化中令幼兒感受文化的力量,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自主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后續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如,組織書香校園活動來構建書香校園,促使幼兒可以在藝術自由的閱讀氛圍中得到良好熏陶,幫助幼兒健全人格,培養幼兒的人文情懷和審美情緒。在班級內部開設書香閱讀吧,以此來營造輕松、溫馨的閱讀氛圍,提供給不同年齡段幼兒閱讀的圖書和資料,通過布設溫馨、輕松的閱讀環境,幫助幼兒享受閱讀中的快樂。在幼兒教師的鼓勵下,幼兒可以每周拿一本圖書到幼兒園,與其他幼兒分享和交流,升華情感,豐富內涵,實現校園文化和課程建設目標。
校園文化主要是創設特色校園文化,潛移默化中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在把握學校定位和發展目標基礎上,推動學校整體改革,穩步推進,充分發揮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提升課程游戲化水平。如,踐行“幸福成長,做學校的主人”理念到實處,編制創建幸福家園時間方案。明確幼兒快樂學習和成長的主張,發揮幼兒教師的引導者作用,引導幼兒快樂做主人。在幸福家園文化熏陶和影響下,形成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校園文化。
綜上所述,結合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改革相關要求,積極推動幼兒園校園文化和課程建設,在把握二者之間的聯系,緊緊圍繞幼兒教育主題內容來優化游戲活動,教育資源最優化配置,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幼兒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下,促使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