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強
(瑞安市飛云中心小學,浙江 瑞安 325200)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進一步做好校園管理工作,落實以人為本理念成為了小學學校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任務。從當前的小學教育工作模式來看,想要發揮出以人為本理念的價值,除了要做好對學生的成長需求分析之外,還必須要加強對教師職業發展需求的掌握,以確保教師可以獲得精神需求的滿足,促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去進行教學工作,為推動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校園管理理念,文章對其具體應用模式予以分析和探討。
從當前的小學校園發展模式來看,想要落實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必須要先做好對校園環境的構建。在實際工作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需要逐層落實,這也是校園管理的難點所在。首先,我們要對教職員工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因為他們作為辛苦授業的“園丁”,我們要讓他們在付出自己的同時,感受到被認可和被尊重,只有如此他們才能靜下心去專研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其次,我們要能夠讓教職員工在面對學生時,也能夠做到“以人為本”,讓他們能夠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護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保護下茁壯成長。因此,我們不僅要管理教職員工,還要讓他們學會去管理學生,真正做到堅持“以生為本”,為學校的素質教育目標實現帶來支持。第三,我們要對學生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雖然校園中與學生接觸更多的是班主任、教師,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沒有管理學生的責任,相反我們更應該發揮出校園管理者的作用,給予學生最科學、全面的管理,讓學生可以在校園中規范自己的言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做好教師工作成為了值得我們研究的關鍵問題,如何在保證“傳道、授業、解惑”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全面素質發展,體現出教師的職業魅力和社會地位,成為了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在結合本人經驗和對資料的分析研究上認為,幫助教師實現專業進步和職業突破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凡是,其一是教育經驗積累,即“教學經驗說”,其需要十幾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漫長周期才能夠予以實現。其二是教育教學研究,即“教學科研說”,其需要教師通過大量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實驗專題研究,來獲得包括學生成績、學習能力等成果的反饋,并從中總結、歸納出符合學生成長的教育理念,再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工作當中,由此來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水平、教育能力的突破。但無論是哪種學說,其都必須要圍繞教師的實際情況予以展開,所以我們必須要積極做好對教師的職業素質培養,在保證他們的辛苦付出能夠收到回報的前提下,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根據教師的發展為他們提供職稱晉升的推薦機會,并酌情為他們進行補貼。另外,我們還要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為他們提供職業規劃,在不影響教育秩序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外出進修和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可以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職業素養,以確保以生為本理念可以在學習中予以有效開展,推動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開展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工作是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措施,其也是保證校園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關鍵方法。在素質教育發展的背景下,落實學生的校園核心地位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這種狀態下學校必須要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心智發育、認知能力、興趣需求等多方面的認知和了解,并能夠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對應的教育服務,由此來保證學生可以在校園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例如在學生入校時,學校可以在對學生進行身體體驗的基礎上,做好對他們的心智發育水平測試,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培養計劃的制定,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育模式下,獲得知識水平、道德素質、價值觀念、行為能力等多個方面的鍛煉,由此來保證素質教育目標的有效實現,讓學生可以成為具有優秀綜合素質的學生,也為他們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加強校園與社會的聯系與協作是落實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措施。從學生的成長角度來看,單純依靠校園內的教育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多為他們提供進入社會進行知識學習、生活體驗的機會,由此來進一步實現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與博物館、少年宮的聯系,組織學生到博物館去進行知識學習和文化熏陶,讓他們在課余時間去少年宮進行第二課堂的學習,由此實現對學生的興趣培養,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為學生提供社會服務機會,讓他們到公園中去進行保護動物、愛護環境等方面的宣傳,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讓他們成為有素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總而言之,做好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學校管理工作中的應用,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夠滿足教師的職業發展需求,這對于推動小學教育工作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校長作為學校管理者,其必須要將師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讓教師可以心無旁騖的投身教育事業,讓學生可以專心致志的進行知識學習,由此做到在滿足小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同時,為推動學校的創新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