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第七幼兒園,江西 贛州 342400)
人在幼兒階段所接受的信息會對其產生終身影響,幼兒時期知識教育對于幼兒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語言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語言表達能力作為人類交流最為基本的一種素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關鍵技能之一。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使人減少交流障礙,與他人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很難相信一個語言表達不清的人在社會上能夠混得如魚得水。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是孩子學會運用語言表達思想的關鍵時期,通過大量語言練習可以實現幼兒之間的語音信息交流,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力提升,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同時語言教育能夠拓展幼兒思維能力,豐富其思維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幼兒語言實踐學習,使其在實踐練習中熟知各種語言技能。
當前許多幼兒園在進行語言實踐教學時,過早使用較高年齡段的教學方式,忽視幼兒自身特點,使得幼兒學習積極性下降,整個學習效果不佳,屬于典型的“欲速則不達”,最終導致幼兒語言教學任務難以按照預定計劃完成。
幼兒教學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教學內容以偏概全,沒有將“聽說讀寫”全面概括在內,只是凸顯其中某一項,使得幼兒語言能力掌握不全面,比如一些教師忽視文字寫作能力的教學,使得幼兒只會發聲,無法通過文字進行表達,難以達到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效果。
學前階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渡時期,幼兒開始學會適應校園環境,但在此期間,幼兒通常難以接受較為嚴肅的教學過程,因為幼兒天生活潑、好動、貪玩,如果語言教學環境設定過嚴會使幼兒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開展語言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關注教學設定是否契合孩子們天性,要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幼兒始終處于歡快的學習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幼兒學習興趣的強化,也有利于幼兒與教師之間溝通交流,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一種信任、一種認同,能夠大幅提升教學成效。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時,要將其好奇的天性充分利用起來,可以采取故事教學法,因為孩子們都愛聽童話故事,教師可以讓幼兒脫稿講述童話故事,以此鍛煉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在講述故事時提出幾點要求:發音準、中氣足、描述生動,善于使用較為夸張的表情來輔助故事效果,在幼兒完成講述后,教師可以進行點評,讓幼兒明白自己在故事講述語速控制、肢體語言表達等方面還存在什么問題,方便今后加以改進。
內容豐富的實踐教學形式在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教師需要將語言課程教學相關內容和幼兒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將幼兒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來開展語言教學活動,每個小組任意選取文字教育、談話、講述、游戲等形式,然后在小組內部進行分工,由一名幼兒充當教師,其他人扮演學生,共同協作完成教學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仔細觀察幼兒表現,等情境教學結束后,組織幼兒一起討論,先讓幼兒相互評估,然后教師再進行總結性評價,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提升。
信息化時代,幼兒語言信息來源渠道極為廣泛,許多小孩通過手機、電視、電腦等媒介就能夠知曉眾多語言藝術。教師在進行語言教育教學前,一定要做好教學計劃,分清教學層次,注重學習成效,教師在開展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將不同媒介載體性能特點充分發揮,使課程開發趨于多元化、課程資源豐富化,為幼兒提供高質量服務。同時,要注重高新技術的引進及合理運用,擴大課程資源范圍。要將互聯網+技術科學應用在幼兒教學上,關注微信公眾號、微博、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從中獲取有用資源,提升幼兒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把控上,教師要做好層次性與合理性,在為幼兒選擇語言教材時,要因年齡而異,相對來說,幼兒每一年的學習接受能力都存在很大不同,教師一定要善于發現學生是否存在抗拒心理,因為學生一旦覺得自己跟不上教師講授的進度,往往會放棄。因此,教師在語言教學內容選定時一定要注重童趣,重點選擇動畫、動物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
幼兒成長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是一項重要科目,其能夠為幼兒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協助幼兒交往朋友,對幼兒未來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在幼兒教學時,一定要加強語言教育課程實踐教學,將理論教學融入實踐教學當中,為幼兒全面健康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