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城市實驗中學 曹廣雪
仔細觀察結晶的食鹽、明礬等,可以發現它們都具有一定的幾何形狀,如食鹽是立方體,明礬是八面體。我們把這種天然具有規則幾何形狀的固體叫作晶體。晶體從溶液里析出的過程叫作結晶,結晶是溶質溶解的逆過程。
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利用離子晶體的飽和溶液進行結晶實驗。
【實驗材料】
硫酸銅、氯化銅(氯化鈉、氯化鈷等各色晶體)、銅絲、濾紙、細棉線、無水乙醇、蒸餾水。
【實驗儀器】
燒杯、培養皿、膠頭滴管、注射器、剪刀、藥匙。

【實驗步驟】
1.將細棉線纏繞在銅絲上,并折成心形(或者你喜歡的其他形狀),將濾紙折成玫瑰(或千紙鶴、蝴蝶等)形狀。

2.用蒸餾水分別溶解硫酸銅、氯化鈷、氯化銅、氯化鈉晶體,配制成飽和溶液(至晶體不再溶解,上層液體為飽和溶液)。

3.將紙玫瑰和用細棉線纏繞銅絲制成的各種物體放入培養皿。
用膠頭滴管向其滴加對應的飽和溶液,等待溶液揮發。


4.為了加快揮發速度,可把上述培養皿置于向陽、通風處。

5.也可用注射器吸取無水乙醇滴加到培養皿四周。

6.耐心等待飽和溶液中的水分揮發后再次滴加,直至出現大晶體(室溫干燥環境中需要約一周的時間)。

【實驗原理】
在實際生產中,常常需要使物質從溶液中結晶析出,如從甘蔗汁中提取砂糖、從海水中提取食鹽等。
使物質結晶析出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冷卻法,即降低飽和溶液的溫度。這種方法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的固體溶質,如硝酸鉀的結晶。另一種是蒸發溶劑法,即把溶液加熱蒸發,讓溶劑的量減少,溶液從不飽和變成飽和,再進一步蒸發,溶質便會不斷結晶析出。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的固體溶質可采用這種方法。
【注意事項】
若沒有氯化銅,可將氯化鈉與硫酸銅混合得到綠色飽和溶液。氯化銅、氯化鈷、硫酸銅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注意不要讓其直接接觸皮膚,若不小心沾上,應立即用肥皂清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