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綏化市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靳秋思, 王澤華, 臧孌譞, 張遠景
(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隨著中國城鎮化水平的逐漸提高,城市發展逐漸從粗放式增量擴張轉向內涵式存量發展,對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修補”概念應運而生,尤其是對城市路網的修補。2016年2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優化街區路網結構、打通各類斷頭路,形成完整路網,提高道路通達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提高到8 km/km2,對新時期城市路網規劃和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文獻[1],截至2018年底,全國36個主要城市道路網平均密度為5.96 km/km2,與8 km/km2有較大差距。而且參與統計的為深圳、廈門等一線發達大城市,未參與統計的小城市道路網密度更低。該文以黑龍江省綏化市為例,對現狀道路網進行修補研究,為城市道路交通設施的發展建設提出建議,從而完善中心城區道路系統。
綏化市是黑龍江省的重要交通樞紐,是哈爾濱以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距離哈爾濱市約120 km。截至2016年底,綏化市中心城區常住人口46.57萬人,機動車保有量為13.42萬輛,人均機動車0.29輛。如圖1所示,綏化市中心城區的機動車保有量近年來快速增長,總量大幅度增加。
圖1 近年來綏化市中心城區機動車保有量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綏化市中心城區道路網總長為140 km,道路網密度為3.43 km/km2,道路面積率約為13.2%。其中主干路總長為57.3 km,密度為1.41 km/km2;次干路總長為28.3 km,密度為0.69 km/km2;支路總長為54.4 km,密度為1.34 km/km2(見表1)。
根據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規劃城市道路用地面積應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8%~15%,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積宜為7~15m2。根據表1,綏化市中心城區現狀道路面積率為13.2%,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積為9.6 m2,滿足規范要求。但道路網密度偏低。其原因為道路寬度過大,長度過小,導致道路面積滿足規范要求的同時道路網密度偏低。
表1 綏化市中心城區道路網現狀
運用交通規劃軟件TransCAD,將2017年綏化市中心城區客運與貨運出行OD矩陣分配到現狀道路網上,對現狀道路網進行評價(見圖2)。選擇交通量與通行能力的比值V/C作為擁堵程度評價指標,V/C=0.00~0.50代表道路暢通;V/C=0.50~1.00代表有少量延誤;V/C=1.25~1.75代表道路有不穩定車流,有較大延誤,交通阻塞。線條的粗細代表描述相應狀態的程度。由圖2可知:整個市區東西向交通擁堵比南北向更嚴重,尤其是祥和街和中興東大街(中直北路至長江北路路段)。
圖2 2017年交通需求現狀路網交通分配
綏化市中心城區道路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 城市路網骨架尚未拉開,城市路網雖具有一定規模,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系統,路網結構有待優化。主城區的路網系統大致成型,形成以康莊路、黃河路、中直路為主的南北向交通干道,但缺少東西向交通干道。同時,濱北鐵路的存在阻隔了城市東西向的聯系,成為中心城區道路系統向東延伸的一大瓶頸。道路網絡存在缺陷,地區之間聯絡通道的通行能力不足,制約著網絡整體功能的發揮。2) 缺乏過境道路,過境交通與城區內部交通混行。由于缺乏城市環路系統,過境交通無法在外圍疏解。尤其是康莊路、北辰街等道路同時滿足內部交通及過境交通需求,客、貨車混行,交通混雜,過境交通給城區交通帶來較大壓力,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隱患。3) 道路網結構不合理,城市道路功能劃分不清,且斷頭路較多。中心城區現狀道路系統由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組成。道路功能層次比例失調,新建的道路多為紅線寬度30 m以上的干道,而支路建設與梳理被嚴重忽視。內部各組團內及組團間聯系道路多以兩車道道路為主,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同時,道路斷頭較多,導致路網連通度低,無法均衡路網流量,出現擁堵點。
綜上,綏化市的部分主干道寬敞只是一種表象。由于缺乏貫通市區的快速通道,主干道系統空間布局不均衡。隨著城市向西發展,城市東西向的主干道不足,加之支路網嚴重短缺,通達性不強,“微循環”聯系通道系統薄弱,使城市主流交通過分集中在主干道上,導致主干道交叉口交通擁堵日益加劇。
道路橫斷面設計直接影響道路通行能力和土地資源利用。目前,綏化市中心城區道路斷面形式除中直路(3塊板)以外,大部分為1塊板和2塊板。對于綏化這種人口規模不足50萬人的城市,自行車、電動車出行比例不低,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嚴重;路邊停車問題嚴重,大部分非機動車道被占用,車輛駛進、駛出影響道路交通通行功能的發揮。
通過對綏化市中心城區現狀道路交通的調研分析,針對未來城市交通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必須在統一規劃指導下,有步驟、有重點地加以解決。為此,提出以下交通發展策略:
(1) 城市交通與用地布局協調發展策略。加強城市交通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的協調,由交通適應城市發展向公共交通引導城市發展轉變,注重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加強交通影響評價分析。
(2) 道路網體系發展策略。包括路網布局與城市形態協調發展、道路設施容量與交通需求相適應、完善對外道路交通系統及各功能區交通系統協調發展等策略。
(3) 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策略。協調各交通方式的原則是讓效率高的交通工具優先使用道路,包括建設公交專用道及借助交通控制系統在交叉口為公交車輛提供優先通行權。
(4) 公共交通優先發展策略。包括土地利用與公交協調發展,公交方式協調發展,公交場、站布局與城市發展規模協調發展。
為提高綏化市中心城區現狀路網的連通度,分流現有主、次干路的交通壓力,增大路網的通行能力,對干路進行修補改造:對9條骨架道路進行升級,長度為22.4 km;新建、打通與延伸14條干線道路,長度為50 km。
4.1.1 干線道路新建
新建大綏(大慶—綏化)高速公路、西四環路、西三環路、東富大道、長江北路鐵路西側段、北辰街西延長段、新興街西延長段等主干路,紅星水庫林蔭路、紅星街東延長段、人和街西延長段等次干路,銜接主、次干路成網。應保證次干道與外圍干道的便捷連通,讓支路承擔少量的通過性交通和大部分到達性交通。以新興街為例,將其向西側延長,與科研路相交,東西貫通(見圖3)。
圖3 新興街延長示意圖
4.1.2 骨架道路升級
對部分關鍵性道路升級,完善道路功能層次比例。將新興街、新華街等9條次干路提升為主干路,將迎賓路、通勝路等現狀支路提升為次干路。
綏化市中心城區支路網不連續,斷頭路較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結合綏化市現狀路網狀況,支路網絡修補28條,長度為11.3 km;破損路面整治0.82 km。支路網布局應服務于功能,支路應連續成環或成網,與次干道共同構建小街區交通微循環系統。
4.2.1 提升巷道為支路
將靖宇胡同、新安胡同、清真寺胡同、新江泉胡同等中心區巷道2.3 km提升為城市支路,促進路網微循環。支路修補規劃見圖4。
圖4 支路修補規劃
4.2.2 打開封閉式小區
打開封閉式小區,營造開放街區和諧環境。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結合對綏化市中心城區部分小區的走訪,對福乾花園和世紀方舟進行開放式處理。
4.2.3 打通斷頭路
建成區常出現斷頭路,對有條件的重要斷頭路進行打通處理,不能打通則設置回車場,以方便車輛調頭。如將公安局門前路打通至育才路(見圖5)。
圖5 道路打通示意圖
4.2.4 新建支路
加強支路建設及支路與其他道路的銜接和管理,銜接現狀斷頭路。近期新建支路9 km,如藍山原著小區東側新建支路。
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嚴重,嚴重影響道路通行能力。道路設計時加強對慢行交通的路權保護,充分考慮慢行交通的需求。在道路橫斷面中設置機非分隔帶,保障自行車道和人行道的寬度。
結合路邊停車設置準則、影響因素,分析城區內路邊停車位設置的合理性,不符合設置條件的取消。對于目前停車供需矛盾較大、車輛占道停車較集中的路段,結合路邊停車位設置原則(參照GA/T 850-2009《城市道路路內停車位設置規范》),采取靈活的措施劃定路內停車位,規范路邊停車行為。同時建議取消中興大街、長江路等主干路路內停車位。
高密度道路網是組織大范圍、系統性單行交通的基本要求。在東西走向交通干路欠缺的情況下,祥和街和中興大街被設置為單行道,使中心城區內東西向交通聯系更為困難。道路網絡存在的交通瓶頸及交通管理造成的弊端,導致整個城區東西向交通擁堵比南北向更嚴重。
根據GA/T 486-2015《城市道路單向交通組織原則》,建議將祥和街(黃河路—長江路段)恢復雙向通行,為雙向四車道;將中興東大街(中直路—長江路段)恢復雙向通行,為雙向六車道;民和街(黃河路—長江路段)將單行道方向改為自西向東;人和街(黃河路—長江路段)將單行道方向改為自東向西。
綏化市中心城區目前交叉口缺乏渠化,通行效率低下。高峰時段,多數交叉口陷入擁堵,而路段本身的交通流量卻未達到飽和。建議加強對交叉口的渠化,在合理的位置設置信號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從而提高道路系統的通行能力和運行效率。
通過對綏化市中心城區現狀道路網密度、面積率等靜態數據的統計和道路網運行狀態的分析,總結現狀道路網存在路網結構不夠合理、交叉口通行能力不匹配、道路功能不清及交通管理不善等問題;提出從干線和支路修補改造、斷面改造等方面對中心城區道路系統進行修補,有序推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促進“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的落實,建設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提高城市道路網通行效率和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