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洲清, 李寧
(云南省公路科學技術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211)
隨著公路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周全,人們對于公路的定位已不再局限于提供出行通道。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開始關注公路的綠化景觀效果和旅游功能。讓公路提供出行通道的功能與景觀鑒賞、歷史文化傳承等功能融合在一起,是對公路賦予了新的功能要求。國家、交通運輸部、云南省委發布的相關文件精神及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的工作指示,為東川區開展美麗公路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該文研究的美麗公路規劃路段是從昆明方向途經東川紅土地的主要道路,沿途依次經過紅土地風景區、紅土地鎮、湯丹鎮。
云南東川的交通運輸狀況見圖1。
圖1 東川的交通運輸狀況
1.1.1 高速公路運輸狀況
功東(功山—東川)高速公路是東川區的首條高速公路,2019年1月建成通車。起于G85功山立交,止于東川小龍潭村,路線全長49.85 km。該項目建成后,可縮短昆明到東川的車程,成為滇中和成渝(成都—重慶)高速公路互聯互通的最便捷路線,對于昆明北部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促進作用。
東格(東川區城西北板河口—東川區拖布卡鎮格勒村)高速公路于2019年7月建成通車,路線全長39.47 km,中間與功東高速公路順接。該項目的建成通車是滇中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可提高區域間的互通性,從而給東川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格巧(東川區拖布卡鎮格勒村—昭通市巧家縣)高速公路于2020年1月建成通車,全長63.787 km。該項目的建成可大大縮短昆明至巧家的車程。該項目跨過金沙江后,與宜攀(宜賓—攀枝花)、西昭(西昌—昭通)高速公路連接,與規劃建設的巧家至水富沿金沙江的美麗公路相連,成為云南省由省會通達外省的又一重要線路。
1.1.2 國省干線公路運輸狀況
東川區除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外,還有歸東川公路分局管養的國省干線公路291.3 km,其中:國道G248蘭州—馬關公路62.5 km;省道S209蒙姑—鐵廠公路112.2 km;縣道X920530113新粗公路30.0 km,XI01530113老昆明—蒙姑公路85.8 km,XI09530129馬街城內線0.6 km。國省干線公路對東川地方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1.3 航空運輸狀況
東川通用機場建設項目于2019年9月發布初步勘察招標文件。該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占地約887 333.777 m2。該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機場工程及場外配套設施。機場的建成將使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從而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1.1.4 水路運輸狀況
2018年,在距離昆明230多km的東川區格勒渡口,東川港規劃建設工作開始啟動。打通從東川港到水富港的這一段金沙江航道,就可以連通長江航道,大型貨輪便可從上海經武漢、重慶,采用翻壩運輸等方式通過沿途的水電站,將貨物運入昆明。該港口的建成將大大減少昆明企業在大宗貨物運輸上的成本,除去翻壩費用,相較于陸運,運費至少能下降2/3,對于提高當地受益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意義重大。
隨著“十四五”東川公路、水運、航空等綜合運輸的發展,東川作為連接云南與四川的南北通道的功能將日趨突顯,將為東川經濟的整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1.2.1 轎子雪山風景區
轎子雪山風景區位于祿勸與東川交界處,面積253 km2。其名字來源于最高峰的形狀,形似巨大的花轎。除主峰外,該景區還包含棋王山、東英山等多座山峰。在這里能欣賞到滇中罕見且壯麗的山岳冰川景象,風格獨特的地質地形、多變的氣候、云海和日光給景區賦予了神秘色彩。
1.2.2 東川紅土地
東川紅土地景區的海拔為1 800~2 600 m,集中、獨特且面積寬廣的紅色土地,襯以高原藍天、白云和變幻莫測的日光,景色壯麗,如詩如畫。該區域一年中高溫多雨的天氣較多,紅色土壤就是在這種氣候影響下發育而成。
1.2.3 湯丹
“以湯沃之,其色始丹”,這是古代的煉銅工藝,也是“湯丹”的地名由來。據史書記載,東川在漢代就有了采銅工藝。明清時期,湯丹產出的銅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因專供京城,還被稱為“萬里京運第一城”。湯丹在歷史上更有“滇銅甲天下”、“銅都”的美譽。如今,踏足湯丹,依然能探尋到滇銅歷史的足跡。
1.2.4 鳳龍灣風景區
尋甸縣鳳龍灣風景區內山巒蒼翠,碧波蕩漾,其山的形狀如鳳凰一般,河流如長龍一般,因而得名鳳龍灣。鳳龍灣水庫為山間水庫,山巒疊嶂,曲折迂回,乘船游覽恍若在畫中游一般。白鸕鶿或展翅高飛或優雅地慢步于水草之上,偶有牧童趕水來喝水,成群的山羊在灌木叢中時隱時現,形成一幅幅壯美的田園生活畫卷。
轎子雪山與鳳龍灣是昆明重點實施“123456”旅游發展戰略中六大旅游片區中的2個,東川憑借自身的旅游優勢,結合附近的旅游資源,必將在昆明市旅游發展中大放異彩。
1.2.5 會澤大海草山
會澤大海草山位于曲靖會澤縣大海鄉,草山的地形舒坦平緩,草地綿延到天際,風光秀麗。綠草茵茵,溪水穿流,繁華點綴,襯以藍天白云,宛如仙境。
(1) 水文。5—9月是東川降雨較多的季節,平均年降雨量約1 000 mm,最大月降雨量約208 mm,最大日降雨量約153 mm;年雨水蒸發量1 856 mm;年日照時長約2 327 h;多刮西南風,最大風速40 m/s;相對濕度76%。
(2) 氣候。東川最低海拔2 014 m,最高海拔2 629 m,以高原溫帶氣候為主。氣候隨海拔高度而變化,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
該項目沿線旅游資源豐富,并且景觀多樣,自然風光秀麗。路線串聯紅土地風景區、針葉林自然保護區、草海、山谷、高山大川等多個自然景觀區。
按照“紅色印記尋蹤之路”以“穿越歷史”為主題,在紅土地上領略大自然的奇特,追尋紅色印記。堅持安全至上、品質為本,融入自然、重視環保,以欣賞自然景觀為主,以增綠添彩的原則開展工程建設。以融合發展為手段,以公路資源為基礎,以旅游資源為依托,建設東川美麗公路。
(1) 綠化。根據東川美麗公路項目穿越高山峽谷、急彎路段多、氣候立體多變等情況,美麗公路景觀營造必須以確保安全通暢為前提,重視工程本身品質的提升,真正把安全至上、品質為本落實到工程建設全過程中。堅持以充分利用自然美景為核心,在自然的基礎上輔以增綠添彩。以暢、安、舒、美、綠、融為前提,采用遮、露、透、誘的設計手法,恢復周邊生態環境,融于自然,使公路更加美麗。利用東川獨特的地理環境,在充分考慮發展條件和調研的基礎上,對東川美麗公路按照“一線五段,多景點”的基本思路營造自然景觀。
(2) 文化。在對當地文化元素、民族風情等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在相應景觀節點上進行適當宣傳,使旅途意義深入人心,引發共鳴;在路側視覺效果較差、雜亂的地方砌筑墻,一方面對環境進行整治,另外一方面對文化元素進行宣傳和融入。
(3) 交通安全工程。東川美麗公路中交通安全工程的創建應四處分明,標志醒目,標線平順,護欄輪廓清晰且防護到位,因地制宜采用多種形式對行車進行警示、防護,提高行車安全性和道路水平。
(4) 設計亮點。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設置獨特的自然景點,并在觀景臺設立ES彩色超表處和熒光路面。
(1) 美麗公路規劃路段是從昆明方向途經東川紅土地的主要道路。沿途經過紅土地風景區、紅土地鎮、湯丹鎮,自然、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結合東川區的路網,從東川出發,經過湯丹鎮、穿越自然景區到達紅土地景區,再回到東川,形成一個有自然風景和文化底蘊的旅游環線。
(2) 在規劃中結合旅游服務區、觀景點、休息點的場地設置,使游覽的人們有游憩的場所。通過規劃落實和項目實施積累經驗,進一步探索公路養護轉型發展模式,推進公路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3) 美麗公路的建設,能完善和提高道路的路容路貌,對沿線旅游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東川美麗公路規劃路段是從昆明方向途經東川紅土地的主要道路,沿途依次經過紅土地風景區、紅土地鎮、湯丹鎮。根據對項目區位和自然環境的分析,東川作為連接云南與四川的南北通道的功能將日趨突顯,可為以后東川經濟的整體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項目周邊有轎子雪山、紅土地、湯丹、尋甸縣鳳龍灣風景區等多個景點和歷史文化濃郁區域,旅游資源豐富,沿途自然風光分區域各具特色。東川美麗公路規劃路段將成為一條有自然風景和文化底蘊的旅游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