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菲菲
近日,《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本對外發布。別看《新華字典》的“個頭兒”不大,卻包含70余萬字、成為億萬中國人認字學字“不說話的老師”;別看《新華字典》已“70歲高齡”,卻每隔幾年就會“升級換代”,更新最新的知識。
作為一本工具書,寫進《新華字典》的每一個字都必須是準確的。而為了“準確”,修訂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字典的第363頁和408頁,有這樣一個看似不顯眼的字“? ”,后面標注著字的讀音和用法,分別是“ōu,陳~(地名,在山西省高平,‘? 現寫作‘區,音qū)”和“用于地名,鄒~(在江蘇省常州,今作‘鄒區)”。別看只有短短幾行說明,這背后是程榮為了確定這一個字用于地名時的寫法和讀音,分別跑到江蘇和山西兩個省的鄉鎮做實地調查。
2013年,《通用規范漢字表》發布,涉及8105個字,其中,就有屬性為地名的三級字“?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里收有該字在江蘇的“鄒~鎮”,注音為:Zōuqū Zhèn,還收有山西的“陳~鎮”,注音為:Chénōu Zhèn。
《新華字典》能不能直接以此為依據為該字注音釋義呢?從所涉地圖上發現寫作“鄒區鎮”“陳區鎮”不算少,電話咨詢當地“陳區鎮”的“區”的讀音,無法證明讀ōu,這就跟舊有資料存在出入。為確保對“? ”字用于地名時注音釋義的準確性,必須到當地調查,直接獲取第一手最新資料。
在常州郊區,程榮穿街走巷專門找老房子,最后在將要拆遷的老舊房屋門牌上模糊地看到“鄒? 鎮”的老寫法,也看到了后來的新寫法。
“江蘇的這個弄清了,接著就剩山西的這個了。如果在字典里只體現江蘇這個鄒區鎮也是可以的,但內心還是覺得要到山西當地調查清楚,把山西用到這個字的事實補上,才能心里踏實?!背虡s在2019年9月北上,到了山西高平。
此時,距離《新華字典》第12版修訂完稿已然時間不多?!白詈笤趯嵉卣{查時見到了一份地名變更的官方批復文件,上面寫著‘同意陳塸鎮更名為陳區鎮。還在當地的一本地名志里查到了相關條目,跟官方批復文件正好能對應上。這時總算弄清了這個地名變化的來龍去脈?!敝敝?019年10月底,才最終確定了對這個字較為周全的修訂方案。
(摘自《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