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德,林慶梅,彭旭華,蘇葉平,趙泱軍
(1.江蘇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揚州 225127;2.江蘇省科佳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江蘇 揚州 225101;3.重慶市水利局,重慶 401147)
水泥固化土是將含有一定含水率的土體與水泥混合,經水化反應后形成堅硬的水泥固化體,從而使加固土體的土工特性得到改善。水泥土的強度指標,通常由水泥土試樣(一般為直徑5 cm、高10 cm的圓柱體)的無側限壓縮試驗來檢驗[1-2]。國內多位學者以水泥作為外摻劑,針對不同地基土進行了力學特性和微觀結構等試驗分析,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最佳水泥摻入比[3-4]。綜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分析了水泥摻量、含水率等因素對水泥固化土的強度、變形和滲透等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水泥固化土的抗壓強度主要取決于水泥用量,其次是原料土的含水率[5-9]。由于固化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容易測定,所以過去對該內容研究較多,但對于固化土的耐久性能特別是固化土抗凍性能研究得較少[10-11]。抗凍性是評價固化土結構耐久性的重要指標,分析影響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的因素,對研究其結構耐久性有著重要意義。影響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的因素較多,本文主要研究土壤含水率及水泥摻量對其抗凍性能的影響。
由于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的研究成果較少,本文通過試驗數據分析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與影響因素的關系,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確定不同的土壤含水率及水泥摻量[12],具體試驗配比見表1。

表1 試驗方案 單位:%
目前,對于水泥固化土的抗凍性試驗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本次參照混凝土抗凍性試驗標準及相關文獻資料[13-15],按照無側限抗壓強度試件(φ50 mm)成型方法制作試件,試件脫模后,立即放到標準養護箱內進行養護至28 d 齡期。養護完成后,將固化土試件放入水中浸泡24 h ,測定其無側限抗壓強度,同時與未浸泡試件的強度進行比較,研究固化土的水穩定性。進行凍融循環試驗前,先將固化土試件放入水中浸泡24 h,使其吸水飽和,將試件的表面水擦干后稱取重量,然后放入低溫試驗箱中,在-17~-20℃條件下凍結 4 h,凍結完成后把試件取出,放入(20±3)℃的水中融解4 h,將這一過程作為一次凍融循環。
固化土試件標準養護 28 d,浸水飽和后及未做浸水處理的試件的無側限抗壓強度值見表2。

表2 水泥固化土抗壓強度值 單位:MPa
固化土試件標準養護 28 d,經過n次凍融循環后,各組試件質量見表3。
材料的水穩定性能用軟化系數來表示,其取值在0~1之間。若軟化系數越大,則說明材料的水穩定性能越好。固化土軟化系數γ,可按式(1)計算:
(1)
式中γ——軟化系數;f——試件在浸水飽和狀態下的28 d無側限抗壓強度,MPa;F——試件在標準養護狀態下的28 d無側限抗壓強度,MPa。
本次試驗固化土試件浸水后計算的軟化系數見表4。

表3 水泥固化土經過n次凍融循環后質量 單位:g

表4 水泥固化土水穩定性能
對于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下特別是處在水中的重要建筑物,要求選用材料的軟化系數需大于0.85。而對于處在潮濕較輕環境下或次要建筑物,其材料的軟化系數不宜低于0.70。本次試驗試件其軟化系數均大于0.70,且除水泥摻量4%試件外,其余試件軟化系數均在0.80以上,說明水穩定性能良好。
雖然水泥加入土體后與水發生水解水化反應,生成CaSiO4、CaAl2O3等凝膠狀的水化產物,膠結土壤顆粒,并改善了土壤中的孔隙結構,提高了土體強度。但是由于水泥固化土內部不密實并且含有原始細微損傷,當承受凍融作用后,試件內部在原始細微損傷的基礎上產生大量的細微裂紋,并且會隨著凍融循環次數的增加而不斷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水泥固化土性能的劣化,抗凍性能降低。
參照混凝土抗凍設計規范,以質量損失率衡量固化土的抗凍性能。質量損失率可按式(2)計算,以3個試件試驗結果的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2)
式中Wn——n次凍融循環后試件質量損失率,%;G0——凍融前的試件質量,g;Gn——n次凍融后的試件質量,g。
當試件的質量損失率超過5%時,表明試件已被凍融破壞,凍融循環結束。經過n次凍融循環后,固化土試件質量損失率見表5。

表5 水泥固化土經過n次凍融循環后質量損失率 %
3.2.1土壤含水率對抗凍性能的影響分析
試驗中部分試件經15次凍融循環后,達到破壞狀態,本次以經10次凍融循環后,試件的質量損失率為研究對象。由表5可知,經過10次凍融循環后,試件的質量損失率隨著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大。當土壤含水率為16%時,平均質量損失率為1.32%;當含水率為20%時,平均質量損失率為1.22%;當含水率為22%時,平均質量損失率為1.32%;當含水率為18%,接近土壤的最優含水率時,平均質量損失率最小為1.09%。土壤含水率與質量損失率關系見圖1。
(3)
R2=0.92

圖1 土壤含水率與質量損失率關系
3.2.2水泥摻量對抗凍性能的影響分析
由表5可知,經過10次凍融循環后,試件的質量損失率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大而減小。當摻量為4%時,平均質量損失率為3.30%;當摻量為8%時,平均質量損失率為0.86%;當摻量為12%時,平均質量損失率為0.36%;當摻量為16%時,平均質量損失率最小為0.32%。水泥摻量與質量損失率關系見圖2。

圖2 水泥摻量與質量損失率關系
通過圖2,水泥摻量與質量損失率符合函數(y=axb+c)關系,根據試驗結果進行回歸分析,計算相關參數值。設水泥摻量對10次凍融循環后質量損失率的影響函數為Q(c)。利用回歸分析得到Q(c)的擬合函數為:
Q(c)=62.2580c-2.1448+0.1181,R2=0.98
(4)
3.2.3綜合影響分析
由于土壤含水率及水泥摻量2個因素單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較其對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的影響,因此采用相對數值法分析,將兩因素進行同一歸化[16]。由表5中數據,兩因素對質量損失率的影響見圖3(橫坐標為各因素取值與各自最大取值的比值)。

圖3 水泥固化土質量損失率影響因素分析
由試驗結果可知,水泥摻量對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影響較大,質量損失率隨著水泥摻量的增大而減小,但并不是摻量越大越好,當水泥摻量超過一定值時,抗凍性能隨摻量增加,提高幅度變得不明顯;土壤含水率對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影響較小,當接近土壤最優含水率時,內部水分能與水泥發生充分水化反應,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最優,當含水率繼續增大時,多余的水分結冰膨脹會增大對固化土結構內部凍害的影響,降低固化土的抗凍性能。
a)通過試驗結果可知,除4%水泥摻量的水泥固化土試件浸水軟化系數小于0.80,但均大于0.70以外,其余摻量均大于0.80,說明水泥固化土水穩定性能較好。
b)通過結果分析可知:水泥摻量對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影響顯著,隨摻量增大,抗凍性能變好,但并不是摻量越大越好,當水泥摻量超過一定值時,抗凍性能變化不明顯;土壤含水率對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影響較小,當接近土壤最優含水率時,水泥固化土抗凍性能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