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8)
2019 年1 月24 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將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聯合實施,“雙高計劃”正式啟動?!半p高計劃”的實施,立足于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基于高職教育自身發展實際與現實訴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質量為核心、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建設為抓手,引領改革、支撐發展,從產教融合、師資建設、服務水平等多維度提升高職教育發展質量,有針對性地破解高職教育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形成類型教育創新發展的中國模式,打造中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品牌。
人才培養目標關系到高職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及如何培養人的重要問題,深刻影響著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半p高計劃”提出,高職學校人才培養要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的高度融合。其目標定位應在遵循一般質量要求的基礎上更加聚焦于自身價值定位和時代使命,從人才培養類型定位、層次定位、專業定位等多維度確立特色化、多樣化培養目標與質量規格。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包括技術型、技能型、復合型、創新型等不同類型,同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加強分類指導,對不同的學科背景、專業類別、崗位方向進行分類培養,關注不同生源的基礎水平和實際需求進行分層教學,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需要通過課程與教學落實到具體的育人環節中,高職院校要加強與區域產業之間的合作,緊跟市場結構變化和產業發展需求優化課程結構,建設課程標準,創新教學模式,完善教材體系。課程應與地方產業需求緊密結合,高職院校必須轉變觀念,樹立為產業服務的課程觀,圍繞新興的高端產業方向發展與企業合作共同開發課程,充分體現系統性、過程性、職業性、發展性要求,充分反映企業生產崗位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要求,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要抓住“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機遇,調整教師隊伍,優化教師結構,提高雙師素質。第一要通過完善團隊規章制度和保障機制明確團隊成員的角色定位,充分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并通過價值共鳴和政策激勵充分挖掘并激發教師的個性與潛能,集聚“長板”優勢以提升團隊的“蓄水能力”和人才培養能量供給能力。第二要注重優化隊伍內部各類型教師的數量結構,適度控制和合理分配基礎理論教師的數量,提升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課教師的數量;要不斷完善職稱評聘制度和激勵評價機制,提升高職院校對高學歷、高職稱教師的吸引力度;要提高對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的要求規范和繼續教育的培訓力度,促進青年教師理論教學與骨干教師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與協同創新。
在“雙高計劃”建設過程中,必須全過程的推進產教融合、加快校企合作步伐。高職院校要以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落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環節,推動校企人才培養一體化進程。高職院校需要建構人才培養多元評價機制,以質量評價為核心,同時遵循教育內、外部基本關系的發展規律,既要優化內部環境以調動高職院校內部參評的積極性,還要協調外部環境以提高評估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形成內外部多元互動的質量評價機制。高職院校在構建內外部多元互動的質量評價機制時要以院校內部評價為主,以外部評價為輔,聚集高職院校內部力量與政府及社會的外部力量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規范性、有效性等進行評價和反饋,以此規避單一評價的固有局限,全方位診斷人才培養質量狀況。
“雙高計劃” 背景下高水平高職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彰顯了新時代高水平高職學校重新審視其辦學定位、明晰其育人功能的理念革新價值。本文以“雙高計劃”的政策指引為研究基點,聚焦高水平高職學校這一人才培養改革的核心載體,嘗試厘清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的價值邏輯以及在知識生產模式變革下高職學校、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的內外部共在影響關系。最后提出高水平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的路徑,重塑人才培養目標,革新育人理念,依托專業建設加速人才培養提質進程,以產教融合為抓手推進人才培養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