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芬
(太原理工大學 陜西太原 03000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國際緊急公共衛生事件”[1]。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和防治,給大學生的返校學習、日常生活、外出活動等都造成了一定困難,長時間的居家生活使大學生產生焦躁、抑郁、壓抑等負性情緒,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措施對高校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一種身體、心理和社會的完好狀態[2]。新冠肺炎疫情作為突發性公共危機事件,該疫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層面:情緒層面: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突然,傳播和蔓延速度快,且新冠病毒具有傳染性強、潛伏期長、傳播速度快、隱蔽性強、防控難度大的特點,極易導致大學生對疫情產生恐慌、焦慮、抑郁、擔憂等情緒;認知層面: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激增,受大量數據資訊信息的沖擊,大學生很難分辨信息的真實與虛假,很容易造成大學生對新冠肺炎產生驚慌恐懼以及錯誤的認識,甚至一些大學生對生活失去了信心;行為層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學生無法正常返校上課,只能在家接受網絡課堂學習,因在線學習受到網速的影響,而且大學生在學習中缺少必備的教材和輔導資料,很多自主學習能力不強、自我意識薄弱、自我監管能力差的大學生不適合在線學習,最終會導致疫情期間學習效果不理想,很多大四學生尤為擔心畢業和擇業問題。
在疫情爆發初期,我們對病毒的誘因、傳播源、和預防措施等了解較少,甚至還處于未知狀態,但伴隨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染率不斷攀升,給大家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產生巨大沖擊,作息時間的不規律、良莠不齊的新聞報道、滯后性的信息通訊,給辨別能力不強的大學生對生命安危產生恐懼心理,導致大學生飲食出現障礙、睡眠質量不高、心理壓力較大、情緒較為低落等。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要長時間處在封閉的空間,并受到大量疫情相關信息和資訊的充斥,一些心理壓力大、自我調節能力差的大學生會因長期處于焦慮、煩躁和恐懼的壓力下,內心充滿的抑郁、驚慌和害怕無法釋懷,很容易誘發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在疫情期間,大學生對疫情的不確定性、對人生的考驗、對學業的憂慮、對生活的不適應,家庭成員之間缺乏必要溝通交流,疫情期間高校對大學生關心關注得較少,缺乏及時的心理跟蹤輔導,最終大學生內心的壓抑等不良情緒無法釋放,大學生的心理出現不平衡狀態,都會導致大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和誘發心理疾病,因此,社會環境因素的不穩定性、缺乏必要的心理干預和疏導都極易損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極速的傳播性、高度的傳染性給大學生帶來緊張、恐懼和焦慮的情緒,同時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觀念不夠成熟、情緒極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產生巨大的波動性,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干預和指導,極易演變成為嚴重的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載體,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理念,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改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手段,建構科學化、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學體系;有益于幫助大學生正確解讀新冠肺炎疫情的起源、預防方法,科學規劃設計疫情心理防控措施,強化線上心理咨詢和輔導,提供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指導方法;有利于指導大學生盡快克服焦慮、恐慌、抑郁、煩躁等負性情緒,幫助大學生解決各種心理沖突問題、戰勝多種心理疾病,排除心理的苦惱、緩解心情的低落,引導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維持大學生心理平衡狀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科普宣傳。高校要堅持以大學生為中心,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養目標,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內涵,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巧妙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建立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監管體制,建構合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更要加強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宣講,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由于大學生正處于逐漸成長的階段,其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對心理健康問題了解的不夠深入,甚至有些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和精神疾病混同并存在誤解,因此,高校要科學利用“互聯網+”高新技術,積極改進教學的方式,將文字、圖片、動畫、音像和視頻等形式將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做好心理調適融入課堂,通過宣教片、專題講座、動畫視頻等多種形式豐富心理健康教學活動,搭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科學普及和深度講解,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培育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幫助大學生克服各種心理疾病,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平衡狀態,實現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追求,切實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加強大學生心理輔導,幫助大學生排除各種心理障礙。高校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準確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深刻領會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實質,不斷轉變心理健康教學的觀念,創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拓寬心理健康教學的載體,運用先進的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開辟心理健康指導、心理調適測試、心理問題咨詢等專欄,優化教育的內容,改進教學的手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目的性,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設新的情境,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要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科學把握新時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規律,堅持教育貼近新時代、貼近大學生和貼近社會生活的原則,將線上教學、師生答疑、心理干預、心理健康調適等有效融合,不斷滿足大學生個性化心理健康的需求,積極打造網絡化、信息化的心理健康輔導模式。高校要高度重視疫情對大學生心理產生的影響,發放心理健康調適和指導手冊,建立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臺賬,有針對性地梳理各類心理問題,并積極做好后期的跟蹤和服務工作。高校教師通過恰當有效的心理輔導,幫助大學生緩解因疫情影響造成的心理壓力、心理恐慌和心理焦慮,引導大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情緒,指導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要增強創新思維意識,加強網絡技術的認知,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內涵,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路徑,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載體,切實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高校要將“互聯網+”思維和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有效融合,深化和創新心理健康教學方式,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傳播路徑,通過開設高校微信公眾號、抖音校園賬號、微博官方賬號等方式,采用圖文并茂、喜聞樂見、聲情兼備的形式,不定時推送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心理健康資訊、心理健康輔導、新冠肺炎預防知識和心理干預治療方法等,幫助大學生及時獲取疫情防控最新資訊,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力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高校通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征文比賽、心理微視頻、心理健康知識朗誦比賽、戰疫小故事演講比賽、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多彩的活動,以生動活潑、幽默有趣的表現形式,指導大學生理性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增強戰勝疫情的信心,激發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學習的動力,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構建科學化的心理健康防護體系。高校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轉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深刻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將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等工作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同教學管理工作互相滲透、相互促進和良性發展。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規劃,豐富心理健康的教學內容,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現形式,細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路徑,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體制,認真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后續跟蹤服務工作,真正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高校教學管理,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綜合效果。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要加強與大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聯系,密切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強化大學生心理健康防護體系建設,運用互聯網線上科學普新冠肺炎和心理健康知識,指導大學生客觀看待新冠肺炎疫情,不輕敵不恐慌、不傳謠不信謠,樹立戰勝疫情的決心,豐富大學生居家隔離生活[3],破除不規律的作息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焦慮恐慌等不良的情緒,保持一顆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陽光心態。
完善心理咨詢師資隊伍,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職責分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科體系建設,規范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機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體制,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監督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保障。高校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采購心理掛圖、心理沙盤、心理宣泄器材、心理測評產品等設備,不斷滿足心理健康教學的需要;高校通過優選人才、高層次人才和海外人才引進等多種形式,加大高端人才的招募力度,提高教師的整體師資水平;高校通過開設思想政治專題培訓、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建議、多媒體軟件使用方法、心理學知識專題培訓等,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強的心理咨詢師資隊伍。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習通、騰訊課堂、企業微信群等各種網絡資源和智慧平臺,采用直播教學、網絡授課的方式,運用任務型教學方法強化教學設計,將國際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和抗擊疫情最美“逆行者”的事跡融入課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力;教師要積極運用網絡技術,加強大學生線上管理和課后心理輔導,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不斷提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線上授課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要科學運用互聯網思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建設,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機制,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打造高素質心理師資隊伍,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輔導,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促進大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