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教研室,河北 保定 074100)
興趣是人們認識事物探索新知的動力,就小學生而言,激發學數學的興趣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小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對新事物總是充滿神奇的遐想,總是樂于接受感興趣的新知識。而數學這門學科本身較抽象、單調,不如其他學科那樣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積極地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種被動教學,收效甚微。我們只要抓住小學生“好奇”的特性,積極引導,設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就會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高度注意,樂于求知,積極思維,這樣既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又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可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學的前提和手段,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就本人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興趣教學法。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高度抽象的數學內容又可以憑借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為原型,也有通俗化、形象化的可能性。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它的目的又是為實踐服務,因此創設數學的學習情景尤為重要。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習數學成功的關鍵之一。一堂成功的數學課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變化,產生直觀興趣,而且其創設的各種數學情景能使學生體驗到理智高于事實的現象。通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探索、思維,對本來很枯燥的數學,能從對它的研究過程中激發出更深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歡樂愉快的最佳心理狀態,從而打開思維的閘門。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由于抽象而顯得枯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創設一些情景,如:講故事、猜謎語、出示制作精美的教具等,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由老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教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
要想成為學生的朋友,教師應該具有服務精神。這并不是要把學生當成“上帝”,而是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多方面的服務。當代的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是廣泛的,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所以教師自己不僅僅要有淵博的知識,還要引導他們在廣闊的知識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確的知識,給學生全方位的服務。
學生需要答案的時候,教師總應該在第一時間交給他;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學生遇到危機的時候,教師總在第一時間幫他一把,這樣,你就會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英雄”。順其自然,教師與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好默契的師生關系。或者說學生已經把你當成一種形影不離的朋友。
只要教師在思想和行動上真正的去接近學生,把自己無私的愛全部奉獻給學生,那么一定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如果能以這種身份進入課堂,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對游戲有很大的興趣。一般情況下,他們的注意(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鐘左右。在教學中,如果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來學習數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定在學習對象上來,使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課堂氣氛妙趣橫生,師生感情融為一體。可采用的游戲活動有:開小小運動會、打數學撲克、評選優秀郵遞員、貓捉老鼠、奪紅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開數學醫院、放風箏、摘蘋果、開火車、接力賽等。
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引導兒童適當開展一些新穎別致的數學競賽,讓孩子們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現”的機會,必將喚起學生的內驅力,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當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的興趣也更加濃厚。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可采用“奪紅旗”、“接力賽”、“奪冠軍”等方法。對疑難問題采用“打開智慧鎖,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啟發學生思考。還可以組織“計算接力賽”、“爭當數學小博士”、“爭當小小巧算家”和“師生競賽”等多種競賽活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的這句話強調了興趣的重要,要讓學生“樂之”需要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這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而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現代的愛因斯坦也對興趣有著精辟的論述: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也說: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幾方面獲得發展。所有這些,無一不在說明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每一個經歷過教育教學的人都知道,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化被動為主動,學習就變成一種內在的動力和需求,學習將會變得事半而功倍,反之則將是事倍而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