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廣林,馬珺,嚴偉,章城晨,趙煥
作者單位: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蘇 南通22601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全球哮喘患病率逐年上升,這對人類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1]。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管炎癥性疾病,炎癥在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2]。因此,尋找能夠反映哮喘炎癥反應的指標,幫助判斷哮喘病情和預后的變化,一直是研究熱點。及時準確的監測氣管炎癥水平有助于早期的病情評估及診療干預。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是近年來發現的與免疫狀態和慢性炎癥相關的一項指標。據報道,NLR在多種炎癥相關疾病中顯著升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過敏性鼻炎[4]、慢性腎功能衰竭[5]等。血小板平均體積(mean platelet volume,MPV)作為血小板活化的主要參數,可以反映巨核細胞的增殖以及血小板生成。多項研究發現MPV其在冠心病[6]、COPD[7]、潰瘍性結腸炎[8]、慢性病毒性肝炎[9]等疾病中顯著變化,是反應炎癥水平的標志物。本項研究通過比較不同嚴重程度哮喘病人的NLR及MPV水平,了解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以此來對疾病預后進行判斷。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醫院確診的支氣管哮喘病人162例,其中門診診治的穩定期(包括臨床緩解期及慢性持續期)病人50例;住院的急性發作期病人112例,輕中度病人作為輕度組共60例,重度、危重病人歸為重度組共52例。納入標準:支氣管哮喘的診斷和分期依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制定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6]以及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2017版)。排除標準:患有血液系統疾病、肺栓塞、冠心病、慢性肝病、肺結核、慢性腎病、糖尿病、惡性腫瘤、COPD的病人;近1個月內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和輸注血液制品的病人。同時需排除血常規分析發現有貧血(男性血紅蛋白<120 g/L,女性血紅蛋白<110 g/L)、紅細胞增多(男性紅細胞計數>6.0×1012/L,女性紅細胞計數>5.5×1012/L),白細胞計數異常(<4×109/L或>10×109/L)的病人。
1.2研究方法記錄納入研究的所有病人的性別、年齡等基本情況。所有病人于就診當日抽取靜脈血約8 mL,使用血常規專用抗凝管,2 h內送檢,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型號為DxH800。統計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MPV,并計算出NLR。同時統計同時期在我院健康體檢人群的NLR及MPV。峰流速儀測定肺功能最大呼氣流量占正常預計值的百分比(PEF%)。哮喘病人除檢測血常規外,檢測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哮喘控制測試問卷(ACT評分)。血清CRP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PCT使用化學發光法來測定。本研究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相關要求,病人或近親屬對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多組間比較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分類變量的比較使用百分數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一般比較采用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三組間兩兩比較,檢驗水準α=0.05/3=0.017。
2.1病人一般資料的比較穩定組與輕度組、重度組組間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組支氣管哮喘年齡、性別比較
2.2各組間NLR、MPV、炎癥相關指標、PEF%的比較隨著病人病情加重,重度組的NLR、MPV、PCT、CRP值顯著高于輕度組與穩定組(均P<0.001);輕度組的NLR、MPV、CRP值顯著高于穩定組(均P<0.001),但是PCT值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病情加重ACT評分、PEF%水平逐漸降低,重度組的ACT評分、PEF%值顯著低于輕度組與穩定組(均P<0.001);輕度組的ACT評分、PEF%值顯著低于穩定組(均P<0.001)。
表2 各組支氣管哮喘NLR、MPV、炎癥相關指標、PEF%的比較/

表2 各組支氣管哮喘NLR、MPV、炎癥相關指標、PEF%的比較/
注:NLR為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比值,MPV為血小板平均體積,PCT為降鈣素原,CRP為C反應蛋白,ACT為哮喘控制測試評分,PEF%為最大呼氣流量占正常預計值的百分比。與穩定組比較,aP<0.001;與輕度組比較,bP<0.001
組別穩定組輕度組重度組F值P值PEF%80.3±10.05 65.4±9.57a 35.5±6.58ab 4.99 0.013例數50 60 52 NLR 2.18±1.49 3.21±1.95a 9.45±8.02ab 13.57 0.000 MPV/fL 10.05±0.59 10.45±0.61a 10.87±0.75ab 14.98 0.000 PCT/(μg/L)0.35±0.13 0.41±0.21 2.08±0.41ab 2.58 0.13 CRP/(mg/L)5.45±1.25 25.57±6.89a 50.45±9.97ab 7.89 0.007 ACT/分19.10±3.65 10.25±2.56a 7.16±1.89ab 6.21 0.009
2.3哮喘病人炎癥相關指標與NLR、MPV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LR與CRP、PCT呈正相關(r=0.430、0.334,P=0.013、0.021);MPV與CRP、PCT呈正相關(r=0.243、0.370,P=0.009、0.011)。
2.4哮喘病人臨床癥狀指標與NLR、MPV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NLR與CAT評分、PEF%呈負相關(r=-0.43、-0.37,P=0.020、0.019),MPV與CAT評分、PEF%呈負相關(r=-0.38、-0.29,P=0.014、0.030)。
支氣管哮喘作為一種慢性氣管炎癥性疾病,其急性發作時嚴重程度不一,嚴重者可在數分鐘內出現生命危險,盡早對病情進行恰當的評估并進行干預能夠有效減少急性加重的風險[3]。目前全球哮喘防治創議,以及包括我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哮喘指南均推薦使用ACT評分以及肺功能來評估哮喘嚴重度以及評價治療效果,雖然這些指標與病情的嚴重度存在一定相關性,但都不能夠直接地反映出氣管炎癥水平[6]。并且這些指標對病人的依從性理解能力方面要求較高,主觀性強,可操作性不強,不能同步反應治療效果,敏感性不高,對哮喘急性發作風險的預測價值有限。由于哮喘在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特征上與其他炎癥不同,諸如CRP、PCT等反映機體炎癥活動程度的標志物,對哮喘氣管炎癥狀態評估均缺乏實用價值,且檢測過程繁瑣、費用較高。而NLR、MPV結果只需行血常規檢查,簡單、快速、經濟、客觀、病人依從性高。近年來,在許多炎癥相關疾病的研究中,NLR和MPV與疾病嚴重程度有關,并能反映疾病炎癥水平[7-11]。
NLR與多種慢性炎癥性疾病相關,并且對疾病的預后有重要意義。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在哮喘氣管炎癥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機制不同。中性粒細胞可以分泌多種細胞因子來調節上皮細胞、肥大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功能,從而在炎癥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淋巴細胞在免疫調節和免疫應答中起著重要作用。NLR作為炎癥的標志物,不但融合了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在炎癥預測中各自的優點,并且降低了年齡、運動、應激反應等因素的影響。它比單用兩種方法具有更準確可靠的預測價值。
MPV與血小板的功能及其活化呈正相關[12-13]。因此,MPV可以間接表達血小板活化過程中的炎癥水平。單純使用MPV就可以反映血小板的活化及其生產率[14]。MPV的檢測被認為是血小板活化和功能的一個很好的指標,因為它是廉價、有效和容易獲得的。MPV能夠反映許多疾病的炎癥水平。研究發現,在心血管疾病、外周動脈疾病和腦血管疾病中MPV水平升高[15-16]。相反,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潰瘍性結腸炎中,MPV水平降低[17]。一項關于血栓形成的研究表明,低水平的MPV是由高消耗的活化血小板和高炎癥反應的大血小板引起的,而在抗炎治療過程中,它們被逆轉了[18]。本研究發現,MPV在哮喘病人重度組高于輕度組,輕度組高于穩定組,與前期的報道一致。
目前有多種與支氣管哮喘相關的生物標志物,例如CRP、PCT,以及ACT評分、肺功能等,均存在一定的優缺點。NLR與MPV與氣管的炎性水平呈正相關、跟臨床癥狀的指標負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哮喘病人病情嚴重程度,并且簡單、便捷、廉價、客觀,易于在基層醫院推廣,可廣泛的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