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王芹,杜文斌,張慧,馬賽,胥愛文,汪佳,安峰
作者單位:1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河北 張家口075000;
2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河北 張家口075100
口腔扁平苔癬(OLP)為黏膜異常角化伴淺表性慢性炎性疾病,多發于口腔黏膜,臨床多表現為局部潰瘍、糜爛、疼痛及白色花紋病損等癥狀[1]。研究證明,OLP與機體免疫等復雜因素關系密切。因其病理病機尚不明確,臨床常難以采取針對性治療,臨床療效不盡滿意,且極易復發,遷延不愈[2]。OLP病人長期存在的糜爛型病損存在惡變傾向,若無法獲得有效治療,部分病人可最終發展為口腔癌[3]。研究證明,炎癥反應是推動糜爛型OLP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控制炎癥反應有助于糜爛型OLP病人的康復[4]。在糜爛型OLP惡變進程中,部分蛋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探討這些差異蛋白在治療前后的表達變化,對于遏制糜爛型OLP的惡性發展,準確評價治療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5]。本研究將硫酸羥氯喹口服聯合康復新液、曲安奈德混合液含漱應用于糜爛型OLP的臨床治療,在評價其療效的同時探究其對病人血清差異蛋白、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17(IL-17)的影響。
1.1一般資料采用單盲法前瞻性研究,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口腔科門診就診的糜爛型OLP病人100例,男42例(42.00%),女58例(58.00%);年齡(54.95±6.08)歲,范圍為36~76歲;體質量指數(23.75±2.43)kg/m2,范圍為20.62~26.92 kg/m2;病程(2.28±0.25)年,范圍為3個月至6年。納入標準:經病理證明,且符合《口腔扁平苔癬診療指南(試行)》[6]中糜爛型OLP診斷標準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口腔黏膜疾病者;1月內曾應用抗生素者;3月內曾應用免疫制劑者;重癥系統性疾病者;其他因素導致苔癬樣反應者;免疫性疾病病人;3月內吸煙、嗜酒者;合并惡性腫瘤者;肝腎功能異常者;妊娠、哺乳期女性;依從性差者。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100例糜爛型OLP病人分為試驗組(n=50)與對照組(n=50),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201700102)。

表1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基線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硫酸羥氯喹(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0080211,國藥準字H19990263)口服。硫酸羥氯喹200 mg,口服,2次/天。連續治療4周。
1.2.2 試驗組 試驗組給予硫酸羥氯喹(同上)口服聯合康復新液(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批號201709131124,國藥準字Z51021834)、曲安奈德(廣東恒誠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0220508,國藥準字H10930202)混合液含漱治療。硫酸羥氯喹用量用法同對照組。治療期間每周檢查視野缺失、視網膜、角膜、睫狀體調節等眼睛反應,若發現異常需立即停藥。康復新液、曲安奈德混合液含漱治療。康復新液、曲安奈德(1∶1)混合液10 mL含漱5 min吐掉,3次/天。連續治療4周。應用混合液后30 min禁止進食、飲水。
1.3觀察指標治療前后,觀察兩組糜爛面積、疼痛程度;血清人抗凝血酶-Ⅲ(AT-Ⅲ)、免疫球蛋白M(IgM)、鋅α2糖蛋白(ZAG)等差異蛋白水平;血清IL-12、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應。以有刻度標識的牙周探針測量糜爛面積,先測量糜爛部位最大徑,然后再測量與前次垂直的最大徑,兩次最大徑之積,即為糜爛面積。若糜爛面為多處,則逐個測量后取其和。疼痛程度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價,滿分10分,得分越低,疼痛程度越輕;以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檢測血清AT-Ⅲ、IgM、ZAG、IL-12、IL-17水平。因硫酸羥氯喹可導致視網膜或視野改變,故對病人進行眼科檢查;并觀察病人是否出現味覺改變、胃腸不適等不良反應。
1.4療效評價標準本標準依據《口腔扁平苔癬診療指南(試行)》[6]制定。顯效:白色條紋輕微或無,充血、糜爛及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白色條紋數量減少,充血、糜爛及疼痛程度減輕;無效:白色條紋數量未見減少或增加,充血、糜爛及疼痛程度未見減輕或加重。總有效=顯效+有效。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定量資料以表示,組內比較行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結合率描述,率的組間比較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糜爛面積、VA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糜爛面積、VAS評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糜爛面積、VAS評分均減小(P<0.05);治療后,試驗組糜爛面積、VA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糜爛面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比較/

表2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糜爛面積、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比較/
組別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兩組比較t,P值治療前治療后例數50糜爛面積/mm2VAS評分/分48.72±5.00 6.53±0.77 58.971<0.001 8.14±0.81 0.80±0.10 63.593<0.001 50 48.76±5.03 5.97±0.72 59.546<0.001 8.19±0.84 0.72±0.09 62.524<0.001 0.040,0.968 3.756,<0.001 0.303,0.763 4.2047,<0.001
2.2兩組AT-Ⅲ、IgM、ZAG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AT-Ⅲ、IgM、ZAG水平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AT-Ⅲ、IgM、ZAG水平均降低(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清AT-Ⅲ、IgM、ZAG水平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兩組血清IL-12、IL-17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IL-12、IL-17水平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IL-12、IL-17水平均降低(P<0.05);治療后,試驗組血清IL-12、IL-17水平均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血清人抗凝血酶-Ⅲ(AT-Ⅲ)、免疫球蛋白M(IgM)、鋅α2糖蛋白(ZAG)水平比較/

表3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血清人抗凝血酶-Ⅲ(AT-Ⅲ)、免疫球蛋白M(IgM)、鋅α2糖蛋白(ZAG)水平比較/
AT-Ⅲ/(μg/L)IgM/(μg/L)ZAG/(mg/L)65.95±6.89 44.37±4.63 18.382<0.001例數50 160.93±18.25 140.87±15.43 5.935<0.001 2 658.62±268.74 1 458.57±153.65 27.412<0.001 50組別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兩組比較t,P值治療前治療后162.97±18.28 131.76±14.29 9.511<0.001 2 663.67±272.77 1 352.09±141.44 30.805<0.001 66.08±6.96 41.65±4.34 21.061<0.001 0.094,0.925 3.031,0.003 0.558,0.578 3.063,0.003 0.093,0.926 3.605,<0.001
表4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血清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比較/(ng/L,)

表4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血清白細胞介素-12(IL-12)、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比較/(ng/L,)
0.048,0.962 3.444,0.001組別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兩組比較t,P值治療前治療后例數50 IL-12IL-17 17.92±1.90 12.37±1.36 19.692<0.001 58.89±6.24 31.04±3.33 27.843<0.001 50 17.97±1.93 11.54±1.28 19.633<0.001 58.95±6.26 28.76±3.29 30.187<0.001 0.131,0.896 3.143,0.002
2.4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94.00%)大于對照組(76.00%)(P<0.05)。見表5。

表5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臨床療效比較/例(%)
2.5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糜爛型口腔扁平苔癬病人不良反應比較/例(%)
糜爛型OLP為常見口腔黏膜慢性疾病,臨床治療較為困難。康復新液為生物制劑,具有養陰生肌、通利血脈等功效。資料顯示,康復新液含有多肽、促生長因子等多種有效成分,可促進局部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微循環,為創面修復創造物質、能量基礎[7]。康復新液含黏糖氨酸,能夠改善機體免疫,緩解炎癥反應[8]。康復新液可促進局部表達TNF-β、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表達,誘導黏膜修復因子生成,促進糜爛創面愈合。康復新液可激活SOD,促進清除自由基,加快創面合成細胞外基質,促進生成新生肉芽組織,加快糜爛創面愈合速度[9]。曲安奈德為糖皮質激素,具有較強的抗變態反應及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生成,降低細胞膜及毛細血管通透性,促進局部微循環,消除水腫[10]。曲安奈德可經抑制內皮細胞及內皮消除顆粒功能,抑制免疫反應[11]。康復新液、曲安奈德混合液含漱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糜爛創面,促進黏膜恢復。硫酸羥氯喹為免疫抑制劑,可經提高細胞溶酶體膜的穩定性,抑制溶酶體分泌,干預白細胞趨化,抑制抗原結合抗體及細胞復制,緩解細胞損傷,消除炎癥反應[12]。硫酸羥氯喹可抑制生成組胺,促進降低中心粒細胞、巨噬細胞,減少炎性因子生成[13]。硫酸羥氯喹可抗血脂、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流[14]。硫酸羥氯喹可促進分泌胰島素,抑制胰島素分解,并經干預葡萄糖轉移因子-4影響葡萄糖代謝,促進降低血糖水平,緩解機體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促進潰瘍面愈合[15]。在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糜爛面積、VAS評分均小于對照組,總有效率大于對照組,提示硫酸羥氯喹口服聯合康復新液、曲安奈德混合液含漱可促進糜爛型OLP創面修復,緩解病人疼痛。
研究證明,疾病可導致與其相關的遺傳因子改變,進而導致相關蛋白也隨之發生數量、種類的改變[16]。AT-Ⅲ為抗凝血酶蛋白,除抗凝作用外,AT-Ⅲ還可降低炎癥細胞活性,誘導生成抗炎物質。AT-Ⅲ可結合內皮硫酸肝素,抑制細胞因子等物質生成,調節細胞信號通道,緩解炎癥反應[17]。IgM為機體及免疫應答中最早生成的抗體,在評價機體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水平升高提示體液免疫激活[18]。ZAG為脂肪調節因子,可經識別免疫因子及經脂類配體路徑遞呈抗原參與免疫應答,其水平升高可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19]。IL-12、IL-17為促炎因子,不但參與免疫應答,還可導致炎癥反應。IL-12、IL-17可誘導NK細胞增殖,促進其分泌干擾素γ,誘發并推動免疫炎癥反應[20]。在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病人血清AT-Ⅲ、IgM、ZAG、IL-12、IL-17水平均異常升高,提示兩組病人機體均存在較強的免疫炎癥反應,治療后兩組病人血清AT-Ⅲ、IgM、ZAG、IL-12、IL-17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小于對照組,說明硫酸羥氯喹口服聯合康復新液、曲安奈德混合液含漱可抑制機體免疫炎癥反應,糾正差異蛋白及炎性因子異常改變。資料顯示,硫酸羥氯喹可導致視網膜或視野改變,且其導致上述病變和劑量相關,若硫酸羥氯喹劑量<6.5 mg·kg-1·d-1,則發生視網膜或視野改變的風險相對較低[21]。本研究應用劑量為200 mg/d,劑量相對較小,故未出現眼部明顯損害病人,僅2例病人出現視物模糊。但因應用硫酸羥氯喹存在一定風險,故臨床應用期間要加強眼科檢查,以避免風險事件發生。
總之,硫酸羥氯喹口服聯合康復新液、曲安奈德混合液含漱治療糜爛型OLP,可抑制機體免疫炎癥反應,糾正差異蛋白及炎性因子異常改變,改善病人臨床癥狀,緩解疼痛,抑制OLP惡性進程,安全可靠。